【親近孫子兵法】 就地取糧

姚儀敏 |2012.06.27
1223觀看次
字級


把未成年人送上前線,並不是納粹德國的創舉,早在兩千兩百七十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的長平之戰,秦軍就曾徵召十六歲以上的男子,支援對趙軍的包圍;杜甫的〈石壕吏〉一詩也寫過一名老嫗被官吏抓去幫忙軍隊做飯的事,這都是人類戰史上怵目驚心的紀錄。

打仗呢,除了兵源,還要確保良好的戰力,所以得備足糧草,補充裝備,支應前線士兵吃飯、戰馬嚼草和進攻防禦等花費。

孫子的前瞻,就在於他看到帶著千軍萬馬奔赴沙場,凸顯了後勤整備的重要,所以特別提出「速戰」與「以戰養戰」的主張,因為一旦兵源和物資的補充捉襟見肘,就算有雄獅猛虎般的鬥志也會被磨光了。

在王建東先生編著的《孫子兵法》一書中曾經提到,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侵略歐亞時,他的部隊除了先向本國及鄰近的部族徵調工匠,靠自己製造武器之外,他們大肆屠殺、擄掠財貨,打到哪就從哪補給,有了資源便繼續打,雖然這樣的行為讓人難以苟同,卻是以戰養戰打勝仗的方法。

據說,「就地取糧」做得最漂亮的就屬拿破崙,一七九六年當他在擔任巴黎衛戍司令時,曾親率一支半饑餓、衣衫襤褸、士氣低落的軍隊,翻越天險阿爾卑斯山去攻打義大利;後來他憑藉著敏捷的行動與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激勵士兵奮勇前進,終於取得了勝利。

他在入侵義大利後,每攻占一個公國,都與他們簽訂和約,由當地提供占領費用和一定數量的軍馬和糧食,讓官兵無後顧之憂。

戰爭所需甚多,舉凡賦稅、兵役都是造成民不聊生的原因,一場戰爭可能輸掉國家的未來,甚至危及存亡,難怪孫子說:「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孫子兵法‧作戰第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