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日前指出,由於現代社會兩性平等意識興起,在婚姻當中,男性遭受家暴而投訴的比例也攀升至一成多,可見男性在家暴中亦難以倖免。
長期以來的社會刻板印象中,男性在生理結構和體能上較女性占有優勢,而往往認為女性容易成為家暴的受害者。此外,在我國傳統文化裡,更經常灌輸男性「堅強忍耐」、「男兒有淚不輕彈」等觀念。

因此,以致於當男性遭受家暴時,往往礙於「男人的尊嚴」、「怕被別人笑沒用」等心態,而選擇隱忍不發。即使有受暴男性願意放下「面子」,向外界求助,而社會根深柢固的價值觀,更經常對此投以「異樣」的眼光,甚至以「男人應保有威嚴」來責難受害者。
以筆者所居住的社區為例,有不少退休人士選擇在此養病及養老,其家庭的組成多是「老夫少妻」型態。不時傳聞有某人的妻子,經常大聲辱罵健康狀況不佳的「老」公;還有強行將行動不便的另一半,推到戶外曬太陽,而發生中暑的情事。
這些老先生們基於「面子」、乏人照料,以及經濟大權被掌控的考量,而選擇姑息強忍,拒絕外界的協助,以致施暴的配偶更加肆無忌憚。
筆者呼籲男性在遭遇家暴時,應該放下所謂的「尊嚴」,勇於向外界求助。而社會大眾也應該改變過去的思維,營造有利受暴男性勇於求助的氛圍。
長安(南投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