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統計,全球已有近七千五百萬年輕人失業,部分歐洲國家年輕人因為在國內找不到工作,就往其它國家尋找機會。
此一趨勢,我國應該密切觀察,並速謀因應之道,因為歐盟部分國家經濟出現負發展問題,使其產業蕭條、經濟不振,相對連帶地使我國產業也因為接不到訂單,產生產停滯情形,影響經濟發展。
筆者認識一位從事消防業友人的兒子,遠到英國深造消防專業,大學畢業歸國,取得國內消防設備師證照。但是國內消防產業競爭激烈,不需要較多消防人力投入職場,使他謀職不易。
經他父親引介至某知名工程設計公司服務,也因志趣不合離開,最終到父親所代理外國消防器材公司工作。但由於有代理公司授權期間的業績壓力,加上他不諳人際關係,業績表現迄今仍不理想。由此案例看來,人力培植與運用都不理想。
為改善此一狀況,筆者主張採取以下措施:
一、主管機關邀集產官學界,盡速召開相關會議,通盤檢討全球主要國家失業率問題,並思謀我國因應對策。
二、檢討教育體系(含技職教育)培育過程,建立輔導與退場機制,對有需要調整的教育體系加以整併,而某些要求強制裁撤或免招生,讓學生受教育更專精,而非龐雜、表淺,要所學能與世界接軌。
三、全面普查學生及家長的需求,提出符合現實社會發展的教育政策方案。
四、與國外知名學校合作互動,引進外國著名學校績優學者至大專院校擔任客座教授,傳授先進國家相關知識與經驗,俾利學生畢業後,能立即就業。
五、高薪聘用先進國家產業表現優異者,至我國相關產業服務,俾刺激並提高本國產業績效,增加產業需求人力能量。
六、以補助獎勵方式,遴選資質好、肯學習與吃苦的年輕人,保送至海外先進國家,學習知識與技能,學成歸國,派遣服務。
七、檢討改善本國產業經營環境,使外資或本國大型產業能夠於國內投資或擴大投資生產等。
以上需要政府與民間密切合作,互相配合,以度過本次歐債危機的衝擊。
胡鵬年(新北市/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