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二十七歲女子長期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她習慣餐後都吃奇異果幫助消化,沒想到愈吃愈癢,老犯氣喘,求診才發現過敏原是奇異果,戒吃後,配合營養療法,氣喘、皮膚癢症狀獲改善。
台中市西屯區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鼻喉科暨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劉博仁說,一般人眼中的健康食物,例如牛奶、蛋白、花生、奇異果、螃蟹、蛋黃、小麥、蝦子、杏仁、鱈魚等,甚至連白米飯,都有可能是導致過敏體質的元凶(過敏原),治療方式除了遠離過敏原、服藥外,也可配合營養醫學調整體質。
這名女病患日前因嚴重氣喘、呼吸困難,感覺喉嚨好像有東西塞住而求診。劉博仁發現,她的皮膚有紅疹脫屑,做了急性過敏原檢測及慢性食物不耐測試,發現過敏原是她最愛吃的奇異果。她聽從醫師的建議,不吃奇異果,再配合營養療法,氣喘獲改善、皮膚不再發癢。
劉博仁說,過敏疾病正統治療都靠藥物為主,不容易斷根,小朋友如果沒有將過敏體質調整好,有可能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依序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