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玉荷包

蕭依釗(世華媒體集團總編輯 |2012.06.26
1840觀看次
字級
六月上佛光山拜訪星雲大師,法師們以當地名產「玉荷包」荔枝待客。非報系

六月上佛光山拜訪星雲大師,法師們以當地名產「玉荷包」荔枝待客。玉荷包果肉如玉,晶瑩細緻,飽滿香甜。

這盤荔枝,牽引出大師的慈悲情懷。

玉荷包的主要產地在高雄的大樹區,也是佛光山所在地。過去,每逢收穫季節,果農都患得患失,擔心賣不出去,或生產過剩,被盤商壓價,而且荔枝採收後如不能盡快發售,果皮就會轉黑變醜,乏人問津。果農一年的心血汗水就付諸東流了。

大師慈悲,為了穩定價格,每年都承包下大量玉荷包,透過信徒直接訂購,同時轉贈給弱勢家庭分享。今年,大師還指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在佛陀紀念館佛光堂廣場主辦「國際水果節」,提供農民免費產銷平台,行銷優質玉荷包和鳳梨等在地水果。每天四五百輛遊覽車載來的十萬遊客,都是潛在的顧客。

這股來自佛光山的慈悲力量,不僅協助果農穩定了價格,還令盛產的「玉荷包」,竟然出現斷市的現象。

每天在烈日下協助點算和搬運水果而皮膚被晒黑的妙開法師說:「果農很會種荔枝,卻不知道賣到哪裡去。他們非常感謝大師的體恤,讓他們能夠用心種植,不用擔心銷路及成本問題。有的農民為了順利收成,對著累累果實念大悲咒和金剛經。他們相信加持過的荔枝特別肥美好吃。」

星雲大師一生四處雲遊弘法,並致力於推動文化、教育、慈善事業。筆者詢問大師,有些佛教組織著重弘法;有些則著重慈善事業。作為一個佛教組織,應該偏重哪一方面?

星雲大師說:「傳教和做善事是不同的。打個比方,一個叫化子想做善事,就把討來的錢分一點給人;一個百萬富豪,有錢卻不肯分給人。做善事不是看一個人有錢沒錢、能做不能做,而是看個人的心。宗教就不一樣,是做最高的慈悲,可能有錢也做不到,想做也不能做。」

「比起做善事,傳教就比較困難。叫化子能布施,但他不會說佛法。再舉個例子,家裡來了客人,小孩吵吵鬧鬧,我拿出五塊錢,叫孩子去買冰棒買巧克力。我的問題解決了,沒被小孩吵到。可是宗教不是這樣的,要教導小孩不能調皮,不過要讓小孩聽話很難,所以教化確是不容易。我們學校的老師,個個都可以教學生如何做人,講解道德仁義,但是要讓學生明白最高境界的大無畏、大無我,卻是不容易做到的。」

「因此,做善事和傳教是要分開的。做善事是人的根本,做宗教就﹃超人』一點,即使人人做不到,法師也要能做到。」

大師堅持佛教不同於一般慈善組織,不能只是從事救濟工作,而應以文教弘法為先。因此,佛光山一直透過文化教育來傳播佛法,淨化人心,同時透過弘揚佛法義理來開啟人的智慧,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諦,從而解脫煩惱。

大師指出:「不是說布施錢就是慈悲,布施錢給一個人可能也會害他。布施還是要運用智慧的。有智慧的布施是美德,修福修慧。有人以為,有錢才能布施,其實給人一個微笑,一句好話,也是布施。」

星雲大師一襲袈裟,走遍世界,推動人間佛教。他在七○歲時的自敘詩:「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是這位備受世人敬仰的一代高僧最好寫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