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仕泓
台灣是個海島,位置恰好在全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與全世界最大的陸地歐亞大陸的交界之處;也因為陸地地形的關係,讓台灣擁有極高的生物多樣性,而海洋生物也不遑多讓。
台灣東部海岸不僅有特殊的海岸地形,又有環太平洋流,也就是俗稱的黑潮經過,因此吸引了許多迷人的生物生活在此,其中,大小朋友最喜愛的鯨豚也是這裡的訪客或者居民。大部分鯨豚屬於遷移性動物,牠們通常不會停留在同一個地方太久,而會在廣大海洋來回遷移,度過一生歲月,不過,在花蓮的東海岸,卻有一群海豚家族居住在此,而且也似乎以東海岸為長久居住之處。
目前台灣可記錄到的鯨豚已經達到二十二種,其中以小型的海豚為主。這次介紹的飛旋海豚,可以說是鯨豚家族中的嬌小成員,身長最長只到二點一公尺,體重最大約七十五公斤,跟動輒十公尺以上、體重以噸計算的大型鯨魚相比,可說相當迷你。
飛旋海豚外表跟我們熟知的瓶鼻海豚一樣,都有細長的嘴巴,身體上可以觀察到三種不同的體色,背部屬於鐵灰色,然後會愈來愈淡,靠近肚子的地方比較淺白。牠們之所以被稱為飛旋海豚,是因為牠們在移動的時候,有時候會飛出海面,並且在空中轉身旋轉三到四圈,有時候甚至可以旋轉高達七圈,因此,人們就稱呼牠們為飛旋海豚。
飛旋海豚是群聚性的海豚,通常一起活動的數量可高達百隻以上,牠們會一起合力追捕海中的魚類或者烏賊,甚至曾有超過一千隻以上的飛旋海豚同時出沒的紀錄,那樣的情景相當壯觀,看了十分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