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經千年演變,出現不少用法相通的字,如「蕩」與「盪」就是其一。
不過嚴格說起來,「盪」與「蕩」雖有相通之處,比如我們可用「動盪/蕩」或「盪/蕩漾」,但是「放蕩」卻不等於「放盪」;「蕩婦」也不等於「盪婦」。
「蕩」通常用於下列情況:
一、行為隨便、放縱,不檢點或不受拘束,如「放蕩」。
二、有搖動、廣闊之意,如「搖蕩」、「浩蕩」。
三、意指清除、耗盡,如「掃蕩」、「蕩然無存」。
至於「盪」,往往限於擺動、搖動等動作上,如「盪舟」、「盪鞦韆」等。
以「傾家蕩產」來說,既是用盡全部的家產,「蕩產」意即「破產」,因此當用「蕩」而非「盪」;也有人誤寫成「當」,「當」音「ㄉㄤ」時,是指拿東西向當鋪抵押借錢,沒有「破產」意思,所以不能通「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