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人曾給秋天起了許多雅稱,使之更為高潔涼爽。秋天的諸多別稱中,主要有以下幾個:
三秋:古時稱七、八、九月份分別為孟秋、仲秋、季秋,簡稱三秋。
有時亦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陽曆九月。如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之句。
九秋:秋季共九十天,故稱九秋。張協〈七命〉詩有「晞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鳴飆」之句。
金天:按「五行」推演,秋屬「金」,故稱金天或金秋。
唐代陳子昂詩曰:「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徵。」
金素:謝靈運有詩曰:「述職期闌署,理棹變金素。」李善作注:「金素,秋也。秋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節:又叫素秋,有時則專指「重陽節」,有時則泛指秋天。
宋代歐陽修有詩云:「我來夏雲初,素節今已屆。」
素商:按古代「五行」說法,秋天色尚白,又屬「五聲」中「商」的音階,故有此稱。元代馬元常〈秋夜〉詩云:「素商淒清揚微風,草根之秋有鳴蛩。」
西陸:晉朝司馬彪〈讀漢書〉云:「日行西陸之秋。」「西陸」即二十宿中的「昴宿」之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