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三位在法國巴黎駐村創作的台灣青年藝術家聯合展出創作成果;邱承宏在城市角落蒐集廢木材蓋起告解室,黃柏皓以中文書法整理巴黎記憶,蘇文琪則與電腦互動技術共舞。
二十九歲的邱承宏,作品是一座像告解室的小木屋,他說,在巴黎駐村期間,每天都外出撿木板和廢棄家具,蓋一座告解室。他一直對被城市遺忘的物品很感興趣,認為被人扔棄的物件反映居民生活,是理解這座城市的方法。
五角型的木造告解室,上方抄有幾段法文。故事起源來自邱承宏在一個撿回的抽屜夾縫中發現的舊明信片;明信片背面的文字像是家書,敘述家人的近況。邱承宏由此想到了貫穿所有舊家具的主軸—家族記憶及其延續,讓記憶、祕密充滿這座告解室。
三十一歲的黃柏皓原本以書法安定創作心神,他在巴黎駐村期間每日一書,輪流使用不同的墨和筆,依心情在白紙、廣告紙寫不同書法體。
不論是寫一句古詩句,或是去過的地名,黃柏皓一點一點累積書寫的感想。他說,下一個創作計畫使用大尺幅畫布和膠彩顏料,預計十月在台北展出。
編舞舞者蘇文琪則以影片呈現舊作,嘗試與電腦互動技術共舞,作品連連獲邀在海外演出。她的新作預計十月在台北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