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琉璃工房要求讀好多書;所以我要離職。 」
聽說這是最近很多伙伴離職的理由,聽後,覺得啞口無言,
在這崇尚自我的世代,到底還能說什麼?
小時候,家裡大人都說:好好念書。
為什麼要好好念書?還沒有說清楚,人就長大了,學校,好像就成了好好念書的同義字。那麼,在學校裡好好念書,好像也對「好好念書」這件事,有了交待。
年紀大了,回頭想想,學校裡到底念了些什麼書?回想得起來的,實在不多。
為什麼?自己年紀不到,聽不懂;其次,有能力說得明白;能說到每個人心裡去的老師,難遇。更要命的是,學校,至少在我的年代,是個以考試為目的地方,上學,全是為了考試的手段而已;為了考試,書,全拆成了一題一題試題,沒有什麼和生命攸關的內容,也沒有人想知道你的疑惑。
學校為什麼不教「愛情」?今天,回想起來;覺得學校為什麼不教「愛情」?或者,教教大家「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如何面對死亡而不害怕?誰答得有條理,誰就可以及格,而不是努力地計算著:雞兔同籠,計算一○八條腿,問有幾隻雞?幾隻兔子?畢竟,真實生活裡,雞和兔子很少關在一個籠子,但是,愛情、死亡種種,經常碰得上。
離開了學校,很多人理直氣壯地不讀書了。理由是:生活的現實壓力好大,而為了謀生活,工具書,成了唯一好像不得不讀的書,「如何在三十歲前成功」之類奇怪的書,堆滿了書店。
人生的路,每個人就兀自向前走。每個人自求多福。
請多讀書
生活一旦面對抉擇,心裡甚少可供參考的價值觀念,只有訴諸生存本能。活著,也真就只是活著。福氣很好的家庭,雖然不見得有什麼明明白白的祖庭寶訓,但是輩輩「寬以待人,嚴以律已」之類的身教,足以讓後生晚輩耳濡目染些智慧,人間行走,不至於惹些驚世駭俗的事端。
然而,時代畢竟進展驚人,一個人要面對的適應問題,誇張一點說;簡直是光怪陸離。見過我的師祖輩的長者,即便至今,進了公共場所,見有人戴著帽子,必然克制不住地要上前怒訓之,要人家摘下帽子而後已。我們當然知道在餐廳戴帽子算什麼?還有人戴帽子主持節目呢!這是無關緊要的例子,死不了人。每個人都在每一天學習適應他不瞭解的情況,但是,嚴重的問題呢?譬如:為什麼我不快樂?十八所小學二○七五名四年級學生,結果顯示近百分之二十的小學生產過自殺的念頭。
我們看過多少身邊的人,因為管理不了情緒,付出扼腕的慘痛代價?莫說別人,每個人檢視自己回顧走過的路,都少不了怵目驚心的歷程。說日子是步步地雷,一不小心,隨時粉身碎骨,可能不是小太保的俏皮話。
自己跌跌撞撞地過日子,算自己活該罷了,然而,自己轉眼竟也為人父母,眼看小傢伙的書包,裡面的書顯然比雞兔同籠好不到哪裡去,上學面臨的升學壓力也未必改善,很想大聲問每一個人:誰來帶領我們過日子?
我不願這時候說:請多讀書。
但是,回想自己一路走來的路,我覺得最難的是能夠自給自足的過日子,我說的當然不是物質生活、官能之欲,是一塊米糕,還是黑松露,都容易買單。真正難過的是一種「慎獨」,是問你獨自一人,無論日子如何變化;是不是仍然怡然自得?是不是仍然充實飽滿?是不是面對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聲音與憤怒」的外在世界;你仍然自有自己的定見?
請讀書 尤其是文學
在時間的長河裡;一本一本文學,是一個一個多樣的生命的探索, 這一個一個的探索,呈現了一種一種的生命面相,無論它呈現的是黑暗,是光明,我覺得給我們一種生命經驗的借鏡。
我在十三歲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多夫》,我幾乎是不吃不睡地讀,完全一個小瘋子,因為我突然發現了它是一面鏡子,在鏡子裡的我是卑瑣到可憐。突然,我不太關心我是不是一定要有一雙當時流行的高跟的小太保馬靴。
當然,當你六十歲,回想起《約翰克利斯多夫》,你完全是「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的另一番心境。但是,我仍然由衷感激它在我慘綠的年代,給了我一個啟發性的視野和生命價值感。
那麼,作為琉璃工房伙伴,如果,我們真的相信琉璃工房永遠不斷創作有益人心的作品,我們不可能只要求「作品」有益人心,推廣作品的「人」,是不需要「有益人心」的,或者說推廣作品的「人」,只在琉璃工房的藝廊裡有益人心,回到家裡,面對父母、丈夫、子女,「有益人心」難道就像一個公事檔案夾一樣,是不「把公事帶回家」的?
我想我需要再把「有益人心」的觀念再澄清一次:一九九六年,當我正式地強調「有益人心」的價值,是沿續著工房創業的「誠意」的價值。在歷經一九九六年的種種挫折衝擊,琉璃工房仍然不強調「利潤」、「競爭」等等一般企業的核心目標,是因為我們更堅信我們要過我們自己選擇的生活。
那種生活,仍然充滿光明和黑暗,仍然有各種苦痛煎熬,和欲望的試探;種種疑惑,仍然沒有答案。然而,漫漫的黑暗裡,我們安靜地讀書,你終將發現那些圍繞著我們縈繞不去的悲痛、歡喜、貪婪、關愛、在無盡的過去,甚至未來,周週而復始地發生著。這樣的分享著那些經驗,是生命最本質,最深邃的學習。
今年是托爾斯泰冥誕百年。如果有人對於時代混亂;對文學如果「邊緣化」悲觀,應該看看俄國如何冷落這個俄國的巨靈。如果有人對自己的人生伴侶頗有微辭;我想應該看看托爾斯泰和蘇菲亞夫人的生活。
一定要問為什麼讀書?
書,是黑暗裡,一盞一盞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