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是一位普通的鄉下人,不曾上過正式學校,卻靠自修學會讀誦佛經;不曾出外就業,卻懂得許多待人接物的道理。她生長在農家,和父親結婚後,家境清苦;她上山工作、操持家務,帶大六個孩子;她採取火車頭策略,鼓勵老大當火車頭,一個拉著一個,大家都受到良好教育。
她今年八十五歲,身體健朗,耳聰目明,神情愉快。她喜歡上街買菜,徒步去參加佛寺法會,每天運動,生活的興致很好。她天生有著生活的智慧,開明內斂、勤奮樂觀,我從她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生活態度。
她對子女的教育,完全落實在生活上。我排行老大,受到的期待多,磨練也多。她就像一位高明的教練,以簡單的教訓、包容的關愛和認真的要求,帶出每個孩子。以下隨興說幾則她教導我的故事:
一、努力就好
鄉下的媽媽們一起溪邊浣衣或下田工作時,話題總會談到孩子的成績。我最怕這些媽媽們談到我的成績,但該來的總是躲不掉。有一次正當我在場,他們問母親:「你們家孩子考第幾名?」母親回答:「孩子只要努力就好,考幾分、第幾名沒什麼關係。」母親為我保留顏面與自尊,我到了高年級,才有一鼓作氣的信心和動力,補起功課的底子。
二、路是人走出來的
我年少時家裏窮苦,米甕裏經常沒有米。我常銜命向五公里外的舅舅借米,漸漸了解斷炊的危機。我打算初中畢業就輟學,去學一技之長。老師王述之先生對我照顧有加,要不是他先替我墊學費,我連初中都畢不了業。
為了讓老師高興,我去參加高中考試,果然考上省立宜蘭高中,老師說要借我錢註冊。母親卻以嚴肅的口吻說:「錢只能借一時,你去賣水果,賺錢繳學費,這才是長久之計。」我沒有賣水果的經驗,所以很為難,母親對我說:「你能跨出這一步,以後貧窮就難不倒你,路是人走出來的。」
次日,我帶著幾分勉強,挑著水果走了十幾公里,賣完全部水果,賺了五塊錢。從那天開始,我不只腳肚長了強壯的肌肉,胸膛也挺了起來。從此窮沒有再為難過我。求學也就在半工半讀中步步為營。我很感謝她老人家的堅持和鼓勵。
三、要開心,不要顛倒
每遇到困難,她總會告訴我們:「笑一笑,不要愁眉苦臉。」有一年強烈颱風肆虐,房舍毀損嚴重,食物缺乏,她帶著我們整理家園,艱苦備嘗。晚上我們躲在塑膠布蓋的臨時住屋裏,還是聽到她逗孩子的笑聲。她總不忘這句話:「天災和貧窮已經夠慘了,所以更應該開心,否則就虧大了。」我的樂觀態度,是從她那兒學來的。
(本文將刊載於十月號《講義》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