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局公告,將補助偏鄉醫療院所提升急診醫療,本是一項增進地方醫療服務資源的福利措施;卻傳出不少地區考量醫療資源浪費的因素,對此持消極的態度。
筆者認為這項惠民的政策的推行能否順利,關鍵不在於經費補助的多少,而在於偏鄉地區的醫療院所,如何定位本身的使命。
醫療院所的組織屬性歸類為「非營利性的財團法人」,自應以「服務」為最根本的使命;尤其,醫事機構是從事「拯救生命」的特殊任務性質,工作內容具有「時效性」與「急迫性」,而不該以「資源浪費」與「成本過高」為由縮減服務。
此外,由於偏鄉地區資源相對不足,地區性的醫療院所,往往是當地居民生命健康賴以託付的關鍵。
以筆者所居住的地區為例,有許多上了年紀的退休長者居住在此地,對於醫療資源的需求相當大。
然而,基於「資源重疊」的理由,地區醫院後來被整併為署立醫院的分院後,不但服務時間大幅縮減,就連夜間急診也跟著取消。
於是,當不少老年人夜間身體不適或宿疾突發的時候,也只能由家人載往有一段距離的署立醫院;甚至有部分老人病患,因路程耽擱急救而不幸往生。
至於獨居又行動不便的長輩患者,就醫不便,也因此發生一些老人在家中死亡多日才被發現的憾事。
因此,筆者呼籲偏鄉地區的醫療院所應以「救命」為優先考量,才是正辦。
懷安(南投市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