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長劉憶如推動證所稅失敗,黯然下台。資本利得的大戶開心不難理解,然而,卻有一堆股市散戶和小老百姓跟著拍手叫好,真不知所為何來?
要知道,放眼全世界不課徵證所稅的國家,只有台灣。
英國的個人證所稅最高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五,證交稅為百分之零點五。南韓的個人證所稅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二與百分之三十三,證交稅為百分之零點三。新加坡的個人證所稅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另加物業稅),證交稅為百分之零點二。香港的個人證所稅為百分之十五(另加物業稅),證交稅百分之零點二。美國沒有證交稅,但個人證所稅高達百分之三十五。
此外,幾乎全世界國家都課徵富人稅,例如美國是百分之十,台灣一不課徵富人稅,二不課徵資本利得稅(國民黨版本證所稅等於不用課稅),三又大幅調降遺產稅(二○○八年從百分之五十下調到百分之十),營利事業所得稅從百分之二十五調降到百分之十七(營所稅還可以給公司大股東抵稅)。
台灣是富人的天堂,然而,因為國債壓力日增,希望資本利得者多繳一點稅,最後卻換來工商大老的齊聲砲轟,在野黨也只會以政爭轉移焦點,不敢認真推動資本利得稅的課徵。
台灣的平均稅率僅有百分之十二,是全球第五低,其中百分之七十三由受薪階級(勞動所得)支付,結果是國內生產總值(GDP)雖然不斷成長,薪資卻無法提升,經濟果實全都落入富人口袋中,而且不用繳稅。
台灣因為不對富人課稅,稅基已經不斷流失,卻又要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稅基,進一步減少的衝擊,只好以舉債方式維持國家運轉。最後倒楣的,是後代子孫,他們必須承擔今天我們無法對富人課稅,國家不斷舉債的惡果。
此次證所稅改革失敗,可以預見的是其他資本利得稅與富人稅的改革也不太可能成功,台灣將繼續維持富人免繳稅的不公平情況。
蔡平儒(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