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講-- 並列的幽靈局部

陳建男 |2012.05.31
1545觀看次
字級

讀詩的過程中,最有趣的莫過於讀到類似的主題或題材,看不同的詩人如何書寫,經營成篇。

如顏艾琳〈黑暗溫泉〉寫情欲,「生活很累/道德很輕」,卸下衣物也卸下一切,在黑暗中汲取溫潤;李進文除了〈泡湯詩〉以外,〈在某國,他正貓著〉中第二十六段也寫到泡湯,「彷彿慢火中的柴魚高湯,熬煨一生一世,終於滿意幸福」;年輕詩人較熟悉的應該是楊佳嫻〈溫泉釅然——宿紀州〉與鯨向海〈溫泉記——冬日北投瀧乃湯大眾浴池浸泡有感〉,楊佳嫻的詩中,月亮是陰性的,「靠近月亮處」像是找到最適切的位置,安頓自己的身心,但這女子並不甘於身為女子的身分,「魚龍入泉水而化為/女子」,她是魚龍化身,是「一則未曾被紀錄的神話」。鯨向海則是努力想要消解一切,「時代啊,黨派啊,貧富胖與瘦/通通消散在雲水的上面」。二人同以溫泉為題材,楊佳嫻詩中顯露的英氣,努力想寫出「有」,鯨向海詩中想表達的「無」,形成不同的對比。

而七年級世代的徐培晃,〈十二月十四之湯〉寫出情欲的流動,在「斷定」彼此孤獨的當下,詩人「斑駁的身體」的前身、憑弔的自己,是帶點放不開但又渴望的。徐培晃的詩作在報紙刊登時原名〈湯〉,收入詩集時加入日期,這是時間的紀念,宛如韋莊〈女冠子〉開頭便寫「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宛如脫口而出,在詞中少有寫下日期的。我想,對韋莊與徐培晃而言,這都是很不一樣的日子。

再如黃文鉅曾寫一系列〈有人〉、〈有字〉、〈有禪〉、〈有繭〉、〈有命〉、〈有悼〉,〈有人〉詩中的「有人」如腹語般拋出種種理想層面,而敘述者的「我」卻不斷採取否認的態度,讓自己「學習」、「羨慕」另一個不在此處的「你」,這個「你」擁有「我」沒有的世故與其他愛與不愛的特質,「我」本身是匱乏的;〈有字〉的言外之旨更是在於沉默表達,為何書寫的筆畫成為沉默的代言體,因為在愛中的煎熬和矛盾猶豫的心境,那種無言的指控來自於忽略,「下一波的考古熱」讀來委婉表達絕望,更點染出悲傷;〈有禪〉寫徹夜未眠的凝視,在兩人同床異夢的緣法中,側臉是唯一參不透的痛覺;〈有繭〉透過骨節上的繭卜測不可知的未來,詩中沉默以對的收束,未老先衰、未面對而先言分離,何嘗不是一種歷變;〈有命〉則在詩末明白點出「四散分向的宿命」,對比那些曾有的愛、回不去的曾經美好;〈有悼〉透過聲韻的發聲,追悼更久遠前的甜美、邂逅。

因此讀到鯨向海〈有鬼〉、〈有雷〉,楊佳嫻〈有人〉、〈有知〉,劉哲廷〈有喪〉,銀色快手〈有人〉,若斯諾‧孟〈有殼〉、〈有症〉,我總會多看幾次,看這些詩人如何織就詩句,無論甜美或憂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