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人的手風琴探戈樂曲,響徹國際樂壇。二十八歲的音樂人吳詠隆大四才開始學手風琴,本月中赴德參加手風琴大賽,打敗各國強敵,成為該賽舉行近半世紀以來首位掄冠的台灣人。
位於德國和捷克邊界的小鎮克林根塔爾,是歐洲手風琴製造的重鎮,每年五月舉辦的國際手風琴大賽更是全球手風琴愛好者的盛會。今年第四十九屆首度有吳詠隆和李承宗兩人,代表台灣參加班多尼翁手風琴(Bandoneon)獨奏組的比賽。
吳詠隆在中山大學音樂系主修長笛、也擅鋼琴,大四那年第一次聽到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一首探戈曲時,深受震撼,才知「原來世上有這麼迷人的音色」。三年前他遠赴探戈的故鄉阿根廷,找樂師一對一苦學三個月,同時體驗原汁原味的探戈。
為了準備德國的比賽,半年前他開始透過Skype軟體,在線上直接彈給阿根廷的手風琴大師黎奧斯(Walter Rios)聆聽指導。
今年克林根塔爾手風琴大賽的所有首獎得主,十三日傍晚在閉幕音樂會輪番上陣,倒數第二上台的吳詠隆,隨著音箱的開闔,音樂廳內爆滿的數百位聽眾全都聽得屏氣凝神。
「班多尼翁」(Bandoneon)不同於台灣熟悉的鍵盤式手風琴,是靠按鈕發聲,皮亞佐拉探戈曲都是用這種手風琴。吳詠隆說,「班多尼翁」音響效果豐富多變,高音音色有如小提琴,低音音色像大提琴,中音域則明亮多彩,又能奏出短而有力的和絃,是最讓他心醉的原因。
賽後德國知名的手風琴製琴師哈登豪爾就指出,本屆的五位參賽者各有千秋,但就屬吳詠隆的演出,最接近阿根廷原味。 被譽為「探戈靈魂」的班多尼翁手風琴,其實最早是德國民俗舞蹈和教堂聖歌的伴奏樂器,隨著歐洲移民飄洋渡海到阿根廷,才成為探戈樂隊的主力。
目前在克林根塔爾製琴工廠實習的饒亦琪,是台灣唯一能修理班多尼翁手風琴的師傅,今年她第三度到比賽現場觀摩。她說,吳詠隆的演出抓住傳統阿根廷探戈的精髓,可見下了很深的工夫。
目前吳詠隆除擔任音樂教師,也在自家咖啡廳幫忙,端盤子、打掃、偶爾演奏,一般客人根本不知他在國際獲獎。吳詠隆希望,能找到好地點開音樂會,但不要音樂廳那種觀眾遠遠坐在台下聽的,「和觀眾更親和、接近,才是手風琴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