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杭州專題報導】中國大陸浙江省杭州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打造近二十座創意產業園區,吸引台灣文化界的賴聲川、蔡志忠、朱德庸等人進駐西溪溼地創意園區。上個月,前國家文化總會副會長、禪者林谷芳打造的「忘禪小築」,悄悄在美景之地西湖面世。
杭州市政協主席葉明表示,邀請林谷芳在西湖安身,希望為大陸的文化樹立「純粹」的文化標竿。「忘禪小築」原是一位名人的別墅,和國學大師馬一浮紀念館比鄰。
林谷芳指出,小樓很適合居住,可以溫潤道心,在綠水邊打造「忘禪小築」,是為讓生活在此的人及來遊玩的人都能安頓身心。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杭州西湖,歷經兩千年文化傳承。葉明說,西湖是個有文化的地方,要感謝歷代老市長白居易、蘇東坡、范仲淹都曾在此留下足跡,用文化打造西湖。
葉明說:「身為現代的城市管理者,也應想到為後人留下記憶,以免五百年、兩千年後,人們還是只知道蘇東坡、白居易。杭州市政府也想為現代的西湖注入新文化。」林谷芳認為,歷史文化能增廣人民視野,西湖是可過好生活的地方,歷史文化和生活相呼應,就是文化的燈塔作用。
邀文人進駐 不物化文化
為加深杭州文化底蘊,杭州市政府近年陸續邀請兩岸三地約三十位知名文化人到該地生活,包括賴聲川、朱德庸、林谷芳等人,並提供住所。葉明指出,杭州缺礦產、碼頭等資源,發展工業有局限,最豐富的資源是文化,發展文創產業得天獨厚。
葉明表示,杭州以文化打造城市,發展文創的政策,是不變的方向,縱使換領導,只要有使命意識者必然會重視文化。他也感慨現今社會多亂象,就是沒有文化反思的能力。
現代人將文化「物化」了,尤其是發展文創產業首先想到錢,葉明強調,杭州發展文創,做動漫產業時,首先想到的是文化自身的力量,「用文化為青少年和公眾服務,提供更多有意義的產品」。
發展文創不是為GDP做出多好的數字,或成為新的經濟生產點,葉明認為發展文化的目標,是促進文化與人們的生活、心靈交流。
景點免費開放 回饋更多
杭州文創發展令葉明驕傲的是,杭州現今所有景點,都可免費參觀。他說杭州市府建設西湖的目的,是為服務民眾,不是為賺錢,每個景點不收門票,減少五、六千人民幣收入,但換來更多觀光客,進來的客人喝茶、吃點心、為小朋友買玩具,花費是門票收入的數倍,增加收入,也讓遊客對杭州留下好印象。
葉明多次來台文化交流,讚揚台灣將文化創意融入民眾內心,在巷道內就看得到創意,感受濃厚文化氛圍。他提到「掌聲縠粒」米用花布包裝,讓人眼睛一亮,茶葉包裝也讓人捨不得拆開,因為本身就是藝術品。他表示,人生活在這樣氛圍中,生活態度、觀念和心情都會改變,讓藝術進入生活。
林谷芳指出,兩岸文化來自同一源頭,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不論是文化提升或經濟成長,都可求得最好的結果。
小檔案林谷芳(圖右)
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台灣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台北書院」山長,主持杭州「萬松書院」。高中時見書中「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因而習禪。四十年來對音樂始終觀照道藝一體。常以「禪為劍刃上事」砥礪學人。
葉明(圖左)
現任杭州市政協主席。浙江縉雲人,曾任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綜合處助理祕書、副主任科員、中共浙江省委副祕書長、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