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熱鬧登場,將展開一個月行銷活動,表面看是水果促銷,骨子裡卻是宗教領袖對鄉土的關懷,對果農的用心,更蘊含如兄長、如家人的愛心,這已不只是宗教家慈悲情操,更是血濃於水的胸懷。
和所有農民一樣,種玉荷包(荔枝)也是靠天吃飯,有時盛產,有時歉收,由於果農會種植不會行銷,收成不好連成本都收不回。盛產時供過於求,價格直直落,有時賣不出去,只能望著結實累累的荔枝興嘆。
慈悲的星雲大師,每到玉荷包收成季節,總以果農為念,近幾年透過佛光山信眾、佛光會會員,把玉荷包推銷到各道場和親友,效果雖不錯,大師認為應為大樹玉荷包推廣品牌,建立口碑,在國際曝光,才可長可久,能永續經營。
佛光山今年用心規畫「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免費提供攤位,舉辦多采多姿的活動,為的是提供行銷平台,讓大樹區的荔枝、農產品,透過現場、網購、宅配等各種行銷管道,把通路打開,把知名度打響。
開市當天,年近九十的星雲大師,坐著輪椅,冒著熾熱艷陽,為果農、為攤商打氣,不斷向遊客推銷,還自掏腰包購買玉荷包,為大樹荔枝背書掛保證,用心之苦,用情之深,讓農民紅了眼眶。農民也很自愛,品質較差的水果,絕對不送到攤位,以免壞了大樹品牌。
相對於政客常把「苦民所苦,憂民所憂」掛在嘴邊,以派系私利為考量,挑撥離間,口水亂噴,造成社會不和不安,佛光山全力協助農民,讓人肅然起敬。
莆田客(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