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 面對困境仍堅持到底

李祖翔 |2012.05.26
2490觀看次
字級

傑拉德:即使全盲 也要飛行

父母都是飛行員的傑拉德‧葛森斯,現任澳洲親善大使及視力協會特殊計畫經理,先天全盲的他,以第一名成績完成昆士蘭科技大學新聞學士學位,為了做公益,他挑戰生命極限,屢獲殊榮,還為籌募澳洲十二萬盲胞的服務與資源基金約澳幣兩百萬元(折合新台幣五千七百六十萬元),長期領導各界人士冒險,如馬拉松長跑、衝浪,與名人共舞、飛行和攀登聖母峰。
傑拉德的長跑哲學是:「成功是一段路程,而非終點。」他總會開玩笑說:這一路跑來,常撞上路標號誌,看不到終點、只有意志作伴,但這正是全盲長跑者的考驗與挑戰。誰能跨越障礙、超越恐懼、堅持到底,誰就能勝利。他全盲,也敢挑戰飛行,要像擔任飛行員的父母一樣。
他說,自己的飛行欲望來自父母。傑拉德拒絕因為視力問題,放棄坐上飛機駕駛座的夢想。他甚至鼓勵一般人,每個人都有障礙要克服,與其被障礙束縛,不如善加利用任何機會。他也鼓勵盲者:出去試試看,如果騎腳踏車會撞到圍籬,無所謂,他自己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吉邁兒:用腳溝通 幻化詩篇

尼泊爾的荊棘天使吉邁兒,即使罹患腦性麻痺,口不能說,手不能寫,但她還能用腳溝通,完成六本詩集,詩集的題材多元,包括《堅定》、《人內心隱藏的戰士》、《不合時宜的信仰(當地認為在地上寫字會有厄運,更加束縛了她)》、《死亡之後的到達》、《點點滴滴的憶想》、《鬼魅與深夜的恐懼》,還有散文自傳《生命是荊棘還是鮮花?》,自傳榮獲尼泊爾最崇高的「馬丹普拉斯卡文學獎章」,獎金約新台幣八千元,足夠維持全家一年的生活開銷。

宋雅靜:生命無價 活著就好

中國的宋雅靜身有殘疾卻樂於分享,她說:「我所以活得這麼有滋有味,就是因為我從來不把自己當殘疾人。」十七歲那年,車禍下肢重殘,她以樂觀的態度鼓勵許多人。「當時的痛,像千刀萬剮,醫生為我接上斷裂的椎骨;手術後又流出大量鼻血,血不斷往喉嚨裡灌,接著泌尿系統感染、褥瘡、大小便失禁,最後還要承受失去雙腿的打擊。」現在她有了家庭,還有一個女兒。她體會到:「生命無價,活著就好。我是一個不幸的人,也是一個幸運的人。」

沈偉鴻: 70多次骨折 粉碎不了夢想

馬來西亞的沈偉鴻,二十八歲就當上律師,三十二歲再度圓夢,出版自傳,四十歲經濟獨立、成家生子。看似平凡的經歷,卻因他十四歲實現的第一個夢想而變得與眾不同。十四歲時,他「用自己的腳站立」,他是一名罹患脆骨症的玻璃娃娃,在十三歲以前骨折七十多次。讓他這麼堅持圓夢的動力,是小學三年級時婆婆送他一本書:《汪洋中的一條船》,閱讀後決定與生命障礙奮鬥到底,並立志長大後要像書中作者、台灣的鄭豐喜一樣成為律師,還要勇敢地活下去。

陳銀雪:只有眼和趾 為漸凍人發聲

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理事陳銀雪,熱心助人,一直是家中最聰明的,也是校園裡、公益團體中的風雲人物。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後,執教一年,活躍於僑界社團,後隨先生赴美求學,為了照顧孩子,她放棄美國伊利諾大學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班的學業,卻突然手無法握筷、走路無故跌倒,經醫生診斷罹患漸凍人病症,可能只剩兩年的生命,然而,她卻挨過十七年的考驗,雖然只有眼睛和單趾能動,但仍多次長途飛行,不顧危險地到國外參與會議,她說要為國內的漸凍人發聲。

阮錦源:三十歲截肢 愛上游泳專業

基隆市經營菸、酒販售,賺了很多錢,又是富家長孫的阮錦源,有好的出生環境,卻有坎坷的成長,在他沒多久生意就虧損,甚至把房地產賣掉,由於不愛念書,國中就去當學徒,然後開卡車,特別的是,他不抽菸、不喝酒、不吃檳榔也不好賭。一次出勤,同事想開他玩笑,不小心撞到駕駛座,造成左腿斷裂,最後是左小腿截肢,那年他才三十歲。在醫院復建時常做水療,投入游泳後卻愛上水上活動,無法自拔,領到救生員證照、游泳教練證照及救生教練證照,擔任救生員!如今在市立游泳池已連續教了二十六年,學生近萬。

蔡哲沅:克服重障礙 奪鋼琴賽冠軍

就讀台中私立惠明學校的蔡哲沅,因早產導致全盲、重度智力和語言障礙,還有癲癇及自閉症,卻憑著對鋼琴的執著,拿下全國青少年組鋼琴賽冠軍,獲總統教育獎的鼓勵,還把自己的音樂帶到各個學校、監獄分享。蔡哲沅剛出生時被形容像「忘了呼吸的早產兒」,救回來後,七歲前只會叫「媽媽」,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但到台中惠明學校讀書,小小年紀離開父母,每天以淚洗面,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生活各方面飛快地成長。音樂有成就後,他在國內外演出,癱瘓的孩子、必須長期照顧的父母、老人院的爺爺奶奶都是他忠實的聽眾。

李麗雪:公益利眾生 常懷感恩心

菩提精舍創辦人李麗雪,小時候體弱多病,許多興趣無法如願以償,因此體會健康的重要,出社會後本著助人心態,參加朋友發起的互助會,卻被倒會,辛苦賺來的錢付諸流水,經濟頓陷危機。這時她決定用智慧走出困境,從素食、靜坐、斷食、氣功中找回健康,在自己慢慢走回正軌,她開班授課,帶學生支持身障、捐助弱勢、關懷清寒學生、加入救災活動,她的健康法則是:吃素環保又健康、正確斷食好處多、瑜珈靜坐平心氣、養好習慣忌熬夜、自省身心勤內觀、常懷感恩慈悲心、歡喜自在佛法心、拜佛氣功生妙法、觀察思考開智慧、勤做公益利眾生。

邱盈:命危下一秒 效法陳樹菊

「或許下一秒我的心臟就會停止。」就讀台東高商資訊科三年級的邱盈,小四時發現罹患罕病,十歲時免疫系統失調,常一覺醒來,身體某個部分就失去功能,目前她視神經壞死,視力剩一半、食道剩三分之一、需用導尿管排尿,有一陣子還無法說話。每天都可能「命危」,可她仍想效法陳樹菊,把存款四千八百元捐出,鼓勵原住民學童念書,她決定「有生之年」都要捐下去,而受助的小二生得知捐款來自罕病的大姊姊,也決定自己長大後,要賺更多的錢,治療姊姊的病。

黃鈺婷:對著不友善世界微笑

「人生若是一場賭注,我把全部的籌碼賭在未來。」台北市立陽明高中傑出校友、東吳大學哲學系一年級的黃鈺婷,也是早產兒。一歲時被診斷癲癇、腦性麻痺,因為動了兩次重大手術,光走路就學了兩次,但她永不放棄,認為悲觀於事無補;旁人異樣的眼光深深傷害了她,即使世界對她並不友善,但她激勵自己去感溫暖的心,去發掘愛她、支持她、鼓勵她的人的存在,她說:「遭遇賤踏你尊嚴的人,反抗是本能,但那會讓缺知少德者變本加厲,所以,微笑以對,彎下腰才會成熟,放下身段才是高手。」

張易嘉:力拚博士回饋父母恩

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博士班學生張易嘉,車禍造成四肢癱瘓,他白天復健、晚上苦學,從學士讀到碩士,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前年考取博士班,完成探索高深、淵博領域的夢想。癱瘓時他才準備要就讀大學,再振作時,他要脫離別人的協助,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想要達成的事,雖然仍得靠父母照顧與伴讀,不過他力拚博士回饋,他說:「爸媽無怨無悔的付出,不努力讀書怎行!」

朱禹豪:主動學習和別人一樣

文藻外語學院專科部五年級生朱禹豪,出生即全盲,在父母鼓勵下,努力適應與一般生相處、學習相同的課程分量、承受同樣的考試壓力,無論繳交作業、翻譯文章,都得花兩倍以上的時間,強烈感受到與盲校的差異,但他全力以赴,多年的讀書生涯,都是重複相同的作息:放學後用餐、盥洗、在電腦桌寫作業、寫測驗卷,雖然視覺有礙,卻不阻礙他開創未來的心,他喜歡主動學習、與同學交流,也從音樂找到對生命的熱情與活力。

汪家伶:18根鋼釘保命走藝路

日前接受周大觀基金會協助,在中正紀念堂舉辦藝術創作聯展的汪家伶,也是這一屆的得主之一,被讚以「鋼釘天使」的美譽。她罹患先天性橫膈裂孔疝氣,胃液逆流、肺功能不全、永久性氣喘,需釘入十八根鋼釘保命。升學取向的讀書風氣讓她疲憊、挫折,休學後不僅是休養身體,也思考未來方向,最後她決定往藝術界發展。皇天不負苦心人,她如願以償考取相關科系,畢業後受到專家的賞識,努力成為一名養得起自己的藝術家。



他們這樣砥礪自己

傑拉德‧葛森斯/成功是一段旅程,而非終點。

吉邁兒/過去將這條生命視如敝屣的人請告訴我,生命到底是鮮花抑或荊棘?

宋雅靜/珍惜有風有雨有彩虹的歲月,熱愛有苦有難有喜悅的生活。

沈偉鴻/生命,是不可思議的奇蹟。

陳銀雪/心平氣和接受業報,把痛苦降到最低,等報盡,又是活龍一條。

阮錦源/少了一條腿,依然可以找到生命出口。

蔡哲沅的母親/父母先勇敢走出去,孩子才能走出去,在社會上生存。

黃鈺婷/不以自己的眼光和框架看待世界,多替別人想,人生更美好。

李麗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是不良的習氣,要靠智慧走出我執的桎梏。

朱禹豪/原來看不見是上天的另一種祝福,我,就是生命的調色盤。

邱盈/活著就可能出現奇蹟,就算沒出現,透過自助助人也會活得很快樂。

張易嘉/照顧我的親友都不放棄了,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

汪家伶/重病者不可能因為振作就康復,但可以轉念,突破自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