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頭份訊】已有一百五十九年歷史的苗栗頭份鎮合港田寮永貞宮,早年為消弭閩粵械鬥而設立,成為當地客籍居民信仰中心,隨著時代變遷,愈來愈多閩南族群也會前往祭拜。近年,廟方透過祭典庇蔭地方產出優秀人才,以回饋鄉里,接連舉辦進香繞境、文昌獎開中門祭聖活動,成為地方盛事。
永貞宮主委傅福雄表示,中港溪一帶閩粵先民,原先一同祭祀位於竹南鎮的中港慈裕宮,但每年舉行廟會時,閩粵族群常一言不和、相互械鬥。
清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年間,中港一帶發生嚴重械鬥,慈裕宮在意外中被燒毀,閩粵兩方憤而向淡水廳控告,同知張啟南下視察勸和,他一進到田寮莊,發現環境秀麗適為建廟寶地,當場指示另建媽祖廟,往後分開祭拜以解決分類械鬥。
在當地仕紳徐恭祥號召下,信眾捐助資金籌建,於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完工。民國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三九年),日據當局推行皇民化「廢神像」運動,廟內供奉的媽祖神像被送往獅頭山勸化堂集中保管,引發當地信眾不滿,但深怕危害身家安全不敢反抗,直到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才將神像迎回。
永貞宮每年皆會前往中港草店尾龍鳳宮、彰化南瑤宮、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等供奉媽祖等廟宇進香,回鑾後於農曆四月二日移駕頭份義民廟供信眾參拜,農曆四月八、九日則舉辦遶境活動,地方每年此時都會推出「頭份四月八」文化節活動,為一大盛事。
近年為獎掖文風,廟方舉辦文昌獎開中門活動,表揚考取博士、高考及格的學子,宮內懸掛寫有他們及父母、祖父母姓名的榮譽狀,永久保存在宮中,且受表揚的學子會在廟方的帶領下遊街,受到家長和學子重視,視為無上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