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太陽被視為是皇帝的象徵,所以當天空出現了日食,不管是全食、偏食、還是環食,都會當成是老天爺對皇帝提出的警告。
皇帝在人間權力至高無上,只有老天爺比他還大,所以用日食現象或是各式各樣的天災來約束皇帝。唐朝的天文學家李淳風更說,日食發生,是失君亡國的警示,所謂「獲罪於天,無所禱也。」現代人把日食當成規律的自然現象,但古人眼中卻認為,是足以動搖國本的大事。
古人很早就對日食現象進行觀察,而且如果沒有推算出日食,卻發生日食時,天官就會遭到嚴厲處分。夏朝仲康帝當家時,天空忽然出現日食,民眾看見天狗食日天昏地暗,嚇得不知如何是好,而負責觀測天象的天官羲和,也不知跑到哪去了。等到陽光重新露臉,仲康派人去找羲和,才發現他喝醉了酒,竟然沒通報日食,結果就因重大失職,被仲康處死。
到了漢代,如果發生日食,除了皇帝要修德大赦天下外,還要下罪己詔承認自己錯誤,犯了錯就要接受處分;但皇帝動不得,那就找院長級的三公頂罪。所以當日食發生時,也是人禍蠢動的時候,大臣們上演著「宮心計」,利用日食的天文現象,排除異己,暗湧著政治鬥爭的波濤。
不管天狗把太陽吃光光還是吃一口,或是吃成甜甜圈,日食發生時,古人總認為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不是皇帝倒楣就是百姓遭殃。一八四九年二月日環食發生時,太平天國正讓滿清頭痛不已;一八八三年十月日環食,發生中法戰爭;一九六六年五月日環食,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一九七六年日環食發生,唐山大地震奪走了二十四萬多條人命。
日食與天災概率高,專制時代成了警惕帝王的方法,科學昌明的現代,則視為難得的天文奇景。儘管現代人把日食現象進行科學解釋,但仍有人認為日食發生時,必有凶兆或凶事發生,修德反省虔誠敬天,其實也未嘗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