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各界擔憂債台高築的希臘若退出歐元區,將引發骨牌效應,導致歐元區的崩解。在歐債風暴下,馬英九總統第二任期今日正式展開,我們期許馬總統未年四年,在財政永續、租稅公平、社會正義與提升國家競爭力等方面為所當為,展現堅定改革決心,讓台灣脫胎換骨,大幅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
希臘的債務危機,演變成政治危機,衝擊歐元區的存廢,這項殷鑑告訴我們,政府寅吃卯糧、舉債浮濫的結果,必將導致國家的敗亡。台灣目前最大問題是在連年減稅效應下,租稅負擔率不斷下滑,竟比以低稅聞名的新加坡還低。由於股票交易不課證所稅,不動產買賣也未依實價課稅,使得以錢滾錢的資本利得享受免稅或低稅待遇,薪資所得卻分毫必稅,造成嚴重的租稅不公,更擴大了貧富差距。為改善財政、縮小貧富差距,朝向租稅公平的目標,資本利得稅的改革是馬總統第二任期無可迴避的任務。
當年財長郭婉容開徵證所稅導致股市長黑十九天,當年財長王建計畫將土增稅依實價課稅,引發地主與財團強烈反彈,兩人先後都以辭官下台收場。這兩項稅改失敗經驗也使得後繼者無人敢碰證所稅、土地稅改的禁忌。馬總統在選前既提出「黃金十年」的宏大願景,主張不動產稅制未來將採實價課稅,以落實居住正義,未來四年當然要確實兌現這項政見,相關主管部會如果不及早籌謀,欲求在四年內完成這項改革,是不可能的任務。
連月來,油電雙漲議題引發民生物品百物齊漲,企業界反彈聲浪高漲。誠如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所言,台灣不能老停留在過去依賴低成本工資、資源的時代,油電價格如果不漲,形同窮人補貼富人,全民補貼高耗能產業。他認為,台灣要有競爭力,油電價格一定要調漲。但在政策執行上,政府必須同時考慮弱勢族群的權益,給予適當的補貼。執政者若能夠掌握這些基本原則,政策執行過程中就不致於反反覆覆。
出口是台灣經濟的命脈,與貿易對手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攸關國家的競爭力。南韓貿易部長朴泰鎬甚至形容這是「生存問題」。中、日、韓領袖日前在北京簽署《投資保障協定》,年內將啟動中日韓FTA談判。反觀兩岸經濟協議(ECFA)簽署之後,還有四項後續協議遲遲未完成;屆時若中日韓FTA搶先達陣,兩岸ECFA優勢盡失,這是最大的危機。馬總統日前指示加要快協商腳步,並希望八年內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不過,如果中日韓在二、三年內完成FTA,台灣卻以八年為目標加入TPP,這樣的戰略顯然未能明察時勢,遲慢荒誕。
馬總統要爭取歷史定位,未來在各項重大施政上必須要看得更遠,改革工程如果不及早啟動,未來更遙遙無期。無論證所稅或不動產實價課稅、油電市場自由化與民營化、FTA的布局等,那一件都不是一蹴可幾。我們期許馬總統應知四年時光轉瞬即逝,妥善設計施政優先次序,加強政策論述與溝通,以決心全面貫徹執行,開創真正的「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