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於本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臺北舉行,今日已近尾聲。
由於此次活動主要在於版權交易,大陸出版單位以展示出版品為主,場內設計有充分的空間感。明成祖《永樂大典》仿真影印出版品;清朝乾隆年間花耗大量人力、財力編纂的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共收錄古籍三千五百餘部、七萬九千三百餘卷的《四庫全書》,鷺江出版社以文淵閣本?藍本,耗費鉅資編輯出版線裝宣紙影印《四庫全書》,以八開大本的形式,在保留原書總目的基礎上,重新分冊大排行編目,選用玉版宣紙,採用傳統工藝,手工裝幀,手工印製,線裝影印。共一千一百八十四冊,一百四十八函,可以說是《四庫全書》出版以來最貼近原版形式的一次再版,金桐木仿古書幀函板木質細膩,花紋清晰,不怕蟲蛀,隔音隔熱,經特殊處理木紋自然凸現函面,顯得古色古香,雍容華貴,很有觀賞價值;正紅色底的中國名畫家畫集一片排開十分顯眼奪目。從參展大陸圖書的呈現,看到了華麗寬廣的中華文化氣質。
交易會盛況空前,創下兩岸圖書交流的多項紀錄。大陸出版發行界的近兩百個單位、三百三十多人將赴臺參展,展位一百六十個,參展圖書三十五萬冊,並全部由臺灣的圖書公司在島內包銷。這是大陸出版發行界赴臺參展人員最多、參展規模最大、圖書品種最豐富的一次文化盛會,參加交易會的臺灣出版發行單位也多達一百六十個。主辦者之一的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常務副主席劉波表示,如此多的圖書實物交流是大陸與臺港澳圖書交流歷史上所沒有的。
在交易會期間,兩岸圖書界還將舉辦高峰論壇、兩岸知名作家簽售、閩南民俗風情圖片展、大陸圖書精品展示和贈送等活動。
近年來兩岸圖書交流日趨活躍。二○○年七月,首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廈門舉辦,三百八十八家大陸出版社和圖書公司與兩百多家臺灣出版和發行機構現場展銷的圖書達十三萬種、八十五萬餘冊。
本屆交易會由廈門市政府、福建省新聞出版局、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臺灣圖書出版事業協會、臺灣圖書發行協進會、臺灣地區大陸簡體字圖書業界聯誼會、臺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