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春秋時期衛國賢臣衛靖伯(周武王弟弟康叔)的六世孫,為石姓始祖。
春秋時代的衛國,大約在現在河南一帶,它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的封地。西周末年,衛武公在位,國勢曾一度強盛。周幽王被犬戎攻擊時,衛武公出兵援救,是當時有名望的諸侯。但是,到了東周,國勢衰弱,與齊國、鄭國相鄰,時常受到他們的侵略。
衛國傳至衛莊公時,有庶出公子州吁,恃寵而好武,莊公不禁止。石碏曾進諫說:「庶子(莊公妾所生,所以叫他庶子)喜歡打仗,又擁有兵權,將來會出亂子的!」莊公不接受,還任命州吁為將軍。而石碏兒子石厚,則與州吁友好,常幫州吁出餿主意。
衛莊公死後,由太子完即位為衛桓公,第二年,由於州吁過於驕縱、奢侈,桓公便撤了他的將軍職位,州吁於是逃往其他諸侯國。
十幾年後,州吁率領自己糾集的部屬偷偷溜回衛國,與他的心腹石厚密謀,於衛桓公十六年(西元前七一九年)在一次宴上刺殺了衛桓公,自立為君,幫忙州吁奪取君位最力的人是石厚,被拜為上大夫。
州吁當了國君以後,人民不服從他,對他十分不敬,州吁便叫石厚去請教父親石碏安定君位的方法。
石碏假意建議石厚,請州吁前往陳國,通過陳桓公向周天子說好話,並讓州吁朝覲周天子,正式任命他作衛國國君,那麼人民就無話可說了。州吁覺得很有道理,便和石厚一起到陳國去。
另一方面,因石碏跟陳桓公私交很好,他寫了一封密函給陳桓公,請他抓住州吁和石厚這兩人,信中說:「不殺掉這兩個人,將有很多壞人拿他們做榜樣,天下就不安寧了。」陳桓公依言抓住了州吁和石厚後,派人去衛國,向石碏報信。
石碏即刻派人將兩人殺死,並迎接公子晉回國,即為衛宣公。
當石碏要殺州吁和石厚時,大家都說:「殺州吁就夠了,石厚是幫兇,處分應該輕一些。」石碏說:「州吁做這些壞事,我兒子要負很大責任,你們是不是怕我捨不得?做壞事就該受處罰,我的兒子也不例外。」
石碏是歷史上第一位「大義滅親」的大臣,景行為後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