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公布四月分出口數據,年減百分之六點四,已經是連續四個月衰退,光是今年一到三月的出口金額便減少了八百多億美金。
雖然說,全球市場衰退也是影響台灣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但相較於日本、中國、南韓和新加坡,台灣的出口連續衰退是非常大的警訊。
台灣出口的連續衰退,主要是太過依賴中國單一經濟體的經濟成長來支撐。而近年來中國快速崛起,有愈來愈多的產業可以自行生產,不需依賴台灣進口。
加上台灣的出口產業,遲遲無法順利進行產業升級,出口太過集中於特定產品(如電子業),容易受景氣循環影響,以及又有與台灣出口同質性高的南韓競爭,面臨多方競爭的台灣,出口的力道自然衰退。
值得慶幸,台灣對東協六國的出口是正成長,而東協是未來全球經濟的主要成長區域,只要台灣的出口產業,能夠多著墨東協國家的市場開發,並且積極布局產業轉型(台灣出口產業的轉型已經到了最後的危急存亡之秋,再沒有二十年前的幸運,有個偌大而待開發的中國市場等著),還是有機會擺脫出口衰退。
除了積極進行產業升級,開發新的出口市場外,政府也應該著墨於內需產業的提振,唯有強化內需產業的產值,讓台灣不要太過依賴單一或特定產業創造經濟產值,都是確保台灣經濟發展穩健的重要方法。
李印順(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