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長廊】 馬桶原稱虎子

陳良吉 |2012.05.09
1778觀看次
字級

馬桶原名為「虎子」。據漢劉歆《西京雜記》載:「李廣與兄弟共獵於冥山之北,見臥虎焉,射之,一矢即斃,斷其髑髏以為枕,示服猛也,鑄銅象其形為溲器,示厭辱之也。」此說飛將軍李廣射殺猛虎,並用銅製成虎形便器,以示對其蔑視。並記:「漢朝以玉為虎子,以為便器,使侍中執之行幸以從。」

可見漢朝帝王以玉製的「虎子」隨身侍用便溺,郝經《續後漢書》:「舊儀侍中親省起居,故俗謂之執虎子。」至此,「執虎子」甚至成為皇帝起居官侍中的俗稱。

何以後世以「馬桶」稱「虎子」?

原來是唐高祖李淵祖父名為「李虎」,為了避諱,即把「虎子」易名為「馬子」。

而民間不如宮廷奢貴,「馬子」多用木製,故又稱「木馬子」,據歐陽脩《歸田錄》:「燕王好坐木馬子,坐則不下,或饑則便,就其上飲食,往往乘興奏樂於前,酣飲終日,亦其性之異也。」這位燕王對馬桶可謂一往情深,一旦坐上去就不願意下來了,甚至在上面吃喝玩樂、宴飲酣暢,可謂奇人。

直到宋代見「馬桶」之名,宋吳自牧《夢梁錄》:「杭城戶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去,謂之傾腳頭,各有主顧,不敢侵奪。」在宋代甚至有為了馬桶應運而生的「傾腳頭」生意,並有各自的地盤,不敢擅越雷池。

然而馬桶男女通用,因襲傳統「虎子」造型的「夜壺」,則更符合男性生理特徵。

清代袁枚《續子不語》有段趣味的記載:「一日同舟出門,貢南夜間借用其溺壺,張大怒曰:『我西人俗例以溺壺當妻妾,此口含何物,而可許他人亂用耶?先生無禮極矣!』」

此故事主角西人張某因為夜壺被友人所用而盛怒,甚至「命役取杖責溺壺三十板,投之水中,而擲貢南行李於岸上,揚帆而去。」他不惜捨去溺壺、與友翻臉,其實視「溺壺如妻妾」不僅是西人之俗,更是傳統男尊女卑對女性的歧視,從古代民間至今日,還存在稱女性伴侶為「馬子」的稱呼,對女性可謂是相當不尊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