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護生畫集】鷸蚌相親

文/林少雯 書法/弘一法師 |2012.05.09
2050觀看次
字級

世間有漁翁,鷸蚌始相爭;

若無殺生者,鷸蚌自相親。

──即仁補題

「鷸蚌相爭」是戰國時代的故事。

當時趙國和燕國因為利害關係起了衝突,趙國準備出兵伐燕。蘇秦向來主張「合縱抗秦」,他擔憂趙燕的衝突,會讓秦國坐收漁翁之利,於是為趙燕兩國當說客,希望消弭戰爭。

蘇秦到了趙國,對惠王說:「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捨,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意思是說,他今天來見惠王時,經過易水,看見河蚌張開兩片外殼在河岸邊晒太陽,此時鷸鳥飛來想啄河蚌的肉進食,河蚌即刻將殼合上,緊緊箝住了鷸鳥的嘴。鷸鳥對河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這裡就有一隻死蚌了」。蚌也對鷸鳥說:「今天你的嘴被我咬住掙脫不了,到明天還掙脫不了,就會有一隻死鷸了。」

牠們誰也不放誰地相持不下,此時來了一位漁夫,把蚌鷸一起活捉了。現在趙國若伐燕,兩國戰亂百姓將生靈塗炭,正如鷸鳥與河蚌相爭,我恐怕強大的秦國正虎視眈眈想扮演那位漁父,希望惠王深思熟慮。惠王聽進蘇秦的建議,派他出使燕國談和。

這就是歷史上知名的「鷸蚌相爭」的典故。此成語被引申為雙方不和,爭議不休,而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弘一法師和豐子愷師徒以此題材入畫入詩,是想勸世人放下你爭我奪、自私自利的心,以慈悲為懷;就像他們希望蚌鷸放下爭端,你不殺我,我不殺你,能夠相親相愛;也希望世上沒有漁翁,沒有了殺生者和殺生的行為,就不會有漁翁得利的情形發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