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典名畫--暗街之光 生命之華 夜間咖啡屋

嘯鯤 |2006.09.21
1603觀看次
字級

這是文生‧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在一八八八年到法國南部亞爾的地方住下之後所繪的諸多夜景之一,名為「夜間咖啡屋」,它和另一幅名為「阿爾拉馬蒂納廣場的夜間咖啡館」是同一時期的姊妹作,前者為戶外之景,後者為室內之作。

這間咖啡屋座落於阿爾拉馬蒂納廣場的街道旁,是二十四小時通宵營業,梵谷初自偏冷的北方巴黎來到有熾烈陽光的南方亞爾,特別喜愛此地的夜景,他曾說:「夜晚比白天更充滿生氣蓬勃的色。」

他畫了許多亞爾的夜景,多華麗照人,特別是這幅有著滿布星辰的夜空景象,在華燈初上、泛著鮮耀黃光的咖啡燈座的強烈對比下,現出梵谷內心深處一種雀歡與激情,尤其是畫面中瓦斯燈泡投射下的寬闊鮮黃大帳篷,集中而炫眼地映照著寧靜的街道,閑適的人們,或坐,或立,或行,都使這肅寂的小鎮巷路,添增幾許活力喧嘩,而街道遠處墨黑的房舍樓閣幾點微光,適又與邃藍的夜空繁星遙相呼應,沉默不語,卻又含情依依。

這是梵谷數千張作品中難得的平靜氛圍,藍色與黃色是色相環中最遙遠的兩色,在對比效應下,應該營造出更激情的渲泄扭動和焦煤的塊面分割,但梵谷這幅藍黃對比的夜色卻出奇的靜,塊面分割後色相對比卻意外地諧和。
 
原來,梵谷巧妙地將黃色主色相漸層地向黃橙、橙和橙紅逐次昇高彩度而降底明度;由大塊而完整的黃逐次向細碎的橙、橙紅遞減;相對於藍夜的虛空,在淺藍、藍綠,和綠色的屋角、樹影和牆垛的漸變慢調中,完成一個不為人知的內蘊色彩換妝,和神祕色彩魔術大搬演。

大塊面的黃色帳篷,在街道細小碎石及天際微鎖星點的對映下,突出它做為畫面主題的視覺核心,與左邊被藍天反射過的寶藍色屋柱,再度拉開對比,卻被梵谷精算的比例微調,形成主次的分判,立於整幅作品的中左,安定而祥和,肅穆但不寂寞。

它,其實就是梵谷的化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