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油電雙漲的基本精神,除了一次調整到位,並且重新回至市場機制,讓「使用者付費」落實。另外一個重要精神,就是趁著漲價,讓企業與家庭重新調整「使用」油電的觀念,不要再以台灣的油電價格低廉,就養成隨意揮霍,甚至浪費成性,還不珍惜資源。這才是油電雙漲最重要的精神所在。
如今油價已一次調漲到位,並且由市場來決定漲跌,這個效果已逐漸收效,讓人樂見。而電價則考慮到民意與民怨,而改為三段式調整。很多企業與家庭馬上都鬆了一口氣。
然而若是因為這樣的緩漲,而不做更積極的使用觀念調整,還是和以往一樣濫用的話,就有可能拖垮未來的經濟發展。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主要的就是消費文化的態度與素養,如果能趁著這個機會,讓企業與家庭重新檢查與調整用電習慣,讓該用的就用,該省的就節省。不但用電是如此,用水還有用油等各項民生資源與生產資源,若是都能朝這個方向來調整,相信台灣未來的經濟還是會有更大的榮面。
早年台北市執行垃圾費袋徵收,當時就是考慮以價制量,配合垃圾不落地等相關配套措施,使得台北市的垃圾減量收成效,市容不但乾淨,資源分類的工作也隨時可以達成,習慣成自然,也成了台北市政耀眼的政績,其他縣市陸續跟進。這種以價制量,自助助人,也讓整個社會更享乾淨。
同樣的道理,養成節能減碳的使用油電習慣,不但可以幫忙自己,更能幫助整個台灣的自然環境生態,減少不必要的汙染,這是對大家都有益的事,何樂而不為?
不是馬總統提倡,我們才要節能減碳,為了台灣的未來,無論是否要油電雙漲或物價上漲,該省的就省,不必要的浪費就不要浪費,大家若是都能有此用心與作為,才真的是台灣之福啊!
孔令信(台北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