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報導,員林稽徵處日前收到務農數十年的陳姓老農捐款十六萬元。老農夫說他長年受政府照顧,從沒繳過稅,如今政府財政有困難,決定捐錢給國庫。 
雖然有人笑老農夫傻,白白把錢捐給政府,在數兆元的國債面前,不過是杯水車薪。不過,正因為少,才顯得可貴,老農的十六萬元,對照企業財團想盡辦法節稅、免稅,稅務人員說,「價值一千六百萬元」,是很令人佩服。
更重要的是,希望老農的善行,能激發更多人認真監督政府預算的編列與執行方式,並且給那些不把人民血汗錢當錢的政客與官員一些警惕,進而生起慚愧心。
好比說,日前台北市政府為了準備做為世大運而興建的國際級游泳池,花了十二億後,才發現規格不符國際規格,又要花二十億元,再蓋新游泳池;體育官員還推說這在國際上是很常見的錯誤。
照理說,如果這種「國際錯誤」真的很常見,不是更應該引為殷鑑,提高警覺,找專家做好萬全規畫,怎麼反而成為官員出錯後的藉口?興建國際級運動場館,國內不乏專業人士,卻不見政府善用人才,繼聽奧浪費六億元的游泳池後,又發生更為嚴重的錯誤。而且,任何單項運動的國際總會,都會在「Facilities Rules」之下明列各級場地的規格,只要手指頭動一動,進入運動總會的官網,就能得知如何興建「合宜」的場館。
據報導,曾為游泳國手的現任泳協理事長許東雄,曾反映游泳池不符國際規格,竟然沒官員聽專家的意見,而將錯就錯。十二億游泳池錯得離譜的是,國際泳池場地規範明定,正式比賽泳池出發台岸寬應至少留有十公尺腹地,北體泳池卻僅五公尺,這種不該犯的錯誤,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十二億元。若政府不懲處這種比貪汙更嚴重的錯誤,人民的血汗錢永遠都會被無能的官員白白花光。
政府總是說「依法行政」無違法之虞,然而,不違法就可以亂花老百姓辛苦繳納的稅金嗎?
台灣的財政日益惡化,政府官員過於慷慨地使用人民納稅錢,不斷拆掉又重建一些品質不佳、使用年限短、使用率低落的公共工程,不也是禍首之一?
看看老農夫願意捐出十六萬元來填補國庫的短缺,有能力開源節流的政府官員還能繼續錯下去嗎?民代們還能繼續放水,通過一堆對台灣毫無幫助的重大公共工程的預算計畫嗎?
盼望政府能夠認真看待國庫日益空虛的問題,不要一票博士內閣官員(台灣的內閣是全世界各國政府裡,擁有博士學歷最多的國家之一)的智商,加起來連一個在鄉下種田的老農還不如,那真會笑掉人大牙。
馮欣雷(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