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驚爆台南市私立港明中學有部分學生涉嫌竄改在校成績,以利大學推甄,引發各界議論。如今竟然傳出背後是該校註冊組長主導,在課堂上涉嫌教唆學生利用電腦小畫家程式,修改成績單內容,加蓋教務處戳章蒙騙過關。倘若情節屬實,不免令人懷疑,這起推甄舞弊事件是否為「個案」,抑或還有更多長期潛伏的未爆彈尚未被發現?
甄選制度具有讓不同特質的學生,可經由多元管道進入大學就讀的美意,近年來逐漸成為高中職學生升學的主流管道;無論繁星推薦或個人申請,都會採計高中在校成績作為評比項目。
連續多日,大家對於涉嫌竄改成績的學生有諸多批評;但如果連身處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都心懷不軌「指導」學生舞弊違法,難免成為甄選制度的一大敗筆,令人憂心。
一個立意良好,讓學生不再受限於升學考試分數,得以發揮個人特質與專長的入學制度,其公平、公正性有賴學生、教師、學校努力維持;尤其為人師表者倘若為了學校辦學成績,鼓動學生藉由不法手段破壞遊戲規則,更要不得。希望體制內的成員能自重、自愛,共同創建透明公正的甄選制度,以昭公信。
林彥呈(高雄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