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中壢訊】桃園縣平鎮市壢新醫院與中央大學產學合作,研發自動化人工呼吸器,可自行偵測病患呼吸狀態、隨時調整,醫護人員不必守在機器旁,昨天在中央大學舉行成果發表會。
壢新醫院副院長吳清平說,呼吸照護病患所仰賴的呼吸器,已有六十年歷史,「幫病人呼吸」從最簡單的遙控呼吸器、電動、電腦進化到人工智慧,跨出專業醫療一大步。
吳清平說,自動化人工呼吸器,以瑞士Hamilton所生產的半自動呼吸器為基本,進行電路設計及調整,從構思到實踐大約花十年時間,預計突破現有呼吸器的功能:一、加強通氣功能自動化,二、氧氣供應及呼氣末期正壓自動調整,三、警訊處理系統,四、完全自動化,可以通知醫護人員拔管。目前已完成一、二項的人體試用,第三項警報功能年底可進行人體試用;至於要做到完全自動化,由機器測出拔管時間,則還有段距離。
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徐國鎧說,他針對院方所提臨床需求,設計電路控制器,目前已著手聲音辨識系統,讓機器自動發出警示,降低人力看護負荷。
吳清平副院長說,以往依賴呼吸治療師調整儀器,現在靠聰明的電腦方程式,從半自動躍進到全自動,找出病人最舒服的呼吸。這套系統二○○六年獲得專利,今年初在美國呼吸治療專業雜誌發表。目前除了壢新醫院,台北市三軍總醫院、新北市三重區宏仁醫院都已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