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阿公,便當來囉!」有別時下年輕人的選擇,台中一名七年級生黃騰駐,大學肄業後,轉而服務老人,將服務長輩當做一份有意義的工作,儘管不受親友認同,但他希望有更多人認識「照顧服務員」這個行業與重要性。
七十五年次的黃騰駐,大學肄業後在市場工作,一次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服務員接觸,得知有專門照顧老人、協助移位、就醫的工作,覺得好奇,互動後更發現,自己對高齡化社會和老人處境有很深的感觸,從此投入照服員培訓行列。
去年八月,黃騰駐開始從事照顧服務工作,過程中,家人不認同他的選擇,因為照服的時間不固定,加上本身缺乏信心,曾一度對自己的工作迷惘。
一次下班後的意外,黃騰駐脊椎受傷,無法負荷重物,恰巧基金會承接台中社會局的送餐關懷方案,就由他負責送便當。
黃騰駐說:「看到長輩滿臉笑容與期待,整個心都溫暖了。」長輩的期待與重視,讓他確定了投入送餐工作的意義,期間,他了解長輩的需要,發現太多在社會角落的老人需要幫忙,而單單一個便當,就能讓他們滿心喜悅。
「每天能看到數十位長輩的笑容,再多的交通奔波都有意義。」七十二歲、行動不便的阿公,每當黃騰駐出現在家門口,阿公就會說:「愛心便當?我來了、來了!」
弘道社工表示,獨居長輩因年老體衰或住處偏遠,無法自行煮三餐,即使生活尚能自理,卻因陋就簡,三餐簡單,營養不均,才有送餐的需求;對長輩而言,送餐人員的問候,具關心作用,希望外界更認同照顧服務員與送餐服務的意義,肯定服務者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