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團體抽驗全台六家連鎖超市及大賣場新鮮蔬果,三十六件中,有二十件農藥殘留量超標,不合格率五成五,且農藥混用情況嚴重,一件金桔竟驗出八種不同農藥,還有我國法令規定不得檢出的賽洛寧、愛殺松、普硫松及其他劇毒農藥。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是該團體二月公布驗出毒蔬果,經業者承諾下架一周後,重新抽驗的結果,顯見整體蔬果產銷管控流程,完全沒有獲得改善。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只能眼睜睜看著「環團驗出含農藥,業者下架避風頭,然後再賣毒蔬果。」的情形繼續循環下去嗎?
其次,知名超市及大賣場販售的蔬果,大都標示產地及供應商,就已經如此「毒毒不休」,試想,遍布範圍更廣、數量更大的傳統市場及農民自行產銷蔬果,殘留農藥情況恐怕更嚴重。不得不讓人感嘆,購買無毒蔬果,大概是「可遇不可求」了。
筆者認為,主管機關應盡速建立蔬果產銷完整流程與制度,自生產至上市,均有明確脈絡可尋,並加強查驗,檢出違法,就追究責任及處罰。
另外,除了對製造或販賣禁用農藥廠商及經銷商,加重罰則,甚至吊銷營業執照,也要透過管道加強教育果農、菜農正確用藥。供應商與賣場業者,為確保蔬果安全無虞,也應嚴訂契約,做好基本把關。
「人民健康不能打折」,政府一再鼓勵人民多吃蔬果保健康,但農藥殘留問題若繼續存在,不啻讓人民吃下更多毒素。唯有大刀闊斧徹底改善,才不會淪為讓人民無所適從的口號。
晴文(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