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林品詩】 旅人的〈問號〉

喬林 |2012.04.23
1747觀看次
字級

一支拐杖

走著

走向蒼茫的歲月



一支拐杖

敲著

敲打安息的泥土



這是什麼



在彎腰時

手握的問號

扶著寂寞

——選自《混聲合唱一「笠」詩選》

,1992年2月,春暉出版社

※詩人

旅人(一九四四年-)曾任中小學教師,審計部參事退休,現再入國立台灣師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就讀。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社長。著有詩集《一日之旅》、《台灣詩人群像——旅人詩集》及《中國新詩論史》。《中國新詩論史》出版於一九九一年,為台灣出版的第一本新詩論史,華文新詩的發展因中國政治因素的影響停滯數十年,以致台灣成了世界華文新詩繼續發展中心,因此後來此一著作廣為中國學者所引用。

「詩」的意味,慣常廣泛的被使用在音樂、書畫等等藝術境界上。而語言是「詩」最具體的存在居所,所以詩人都努力以文字符號來建築他的詩作。在詩的建築裡,文字不再僅止於字典義的符號,而是綜合著其意指的形體、圖像、色彩、聲音、場景等等的信息載體,而鑄就了一個詩人自我觀照的意念和情感,我們在這一首詩裡讀到了這仿真的鏡像詩境。

※品詩

這首詩作者寫於一九七九年,時年三十五歲便有這種思想,令人驚訝。

第一節,「一支拐杖/走著/走向蒼茫的歲月」。作者用其「一支拐杖/走著」極其簡約的語言,圖像出一支拐杖,和一在拐杖協力下走路的老者身體,在走著,走在蒼茫時空的場景。

在身體社會學的理解上,當進入了社會生活的身體,即被視為生理客體。在最簡約的情況下,把對這生理客體的觀察,區分為生理身體和交往身體。生理身體即肉體,它是關於生、死、痛苦、快樂、饑餓、恐懼、美、醜等身體體驗的諸多變量的承載體。而交往身體則是以勞動交換生存基本所需、以權謀交換名位權(錢)勢的媒介。

在這行詩的畫境裡,那老者的身體已經沒有了交往身體這一區塊,只剩下預約死滅的生理身體,人的價值也就被減半,因此他沒有在詩語裡顯像,而被忽略的隱藏下來,其實他是這首詩的主體。

第二節,「一支拐杖/敲著/敲打安息的泥土」。與第一節相同以「一支拐杖」開頭,而後也是二、七字相同的句型的二行,表現出徐徐遲緩的動作節奏,以及心理意向。用敲打的方式,試問著要葬我安息的泥土如何?

然而到第三節,「這是什麼/?」,對那要安息的泥土,出現了疑惑,在彎腰俯視時,手握的拐杖變形成問號的具體物,扶著寂寞的老人,扶著蒼芒的空域與不相干的時間。

整首詩裡雖然沒有透露老人身體的符號語,但經由行動的語言符號畫面影像與意會的結合,反而突顯了老人身體的存在,及其對身體就要消失的悵然,詩的意味全然盡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