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神父精通多語 外配精神依託

 |2012.04.19
2378觀看次
字級

【本報桃園訊】「走過許多國家,幾乎每個國家多少都存有種族歧視,唯獨台灣沒有。」八十多歲的華裔美籍神父林昌玉,歷經柬埔寨政變、越戰,多次從鬼門關逃走,大半輩子都在顛沛流離下度過,因緣際會下到台灣布道,他發現,台灣人和藹善良、行善不落人後,他希望透過他微薄的力量,喚醒更多人純真善良的一面。

一九三三年在高棉出生的林昌玉神父,是廣東海豐華僑第二代,家族有五十六人是基督徒,三十三歲晉鐸成為天主教神父,先在越南布道,但因越戰戰事激烈,越共想利用教堂成為政治宣傳的工具,他拒絕合作,竟成為越共狙殺對象。

透過教友的幫忙,林神父從越南回到高棉,再輾轉到泰國,奇蹟式地躲過好幾次攸關生命的國境檢查,最後在紅十字會的協助下到泰國。在泰國難民營暫時安身後,林神父得知美國紐約教區有神職人員的缺,於是啟程赴美,並認識台灣赴美的德來會修女,開啟他來台布道的契機。來台後,他曾在新竹、桃園等地服務,最後落腳在內壢的聖安多尼教堂。

來台之前,台灣對林神父是陌生的國度,但因他精通越南語、法語、柬埔寨語、英語、潮州話、廣東話,加上原有一些中文基礎,來台弘教後經常到警察分局擔任翻譯,協助外籍配偶應訊,不少外籍配偶也常到他的教堂做禮拜,成為許多外籍配偶的精神依託。

林神父不僅拂去新住民鄉愁,也能與大陸撤退來台的老兵,談論遠離家庭的內心轉折。「人會老,對老人的關懷往往心理重於生理,老人的許多問題不是年輕人都能懂。」林神父笑說,和老人談談天,遠比到醫院看醫生有效。他鼓勵所有老人要覺得自己有用,否則很快就會凋零,對於人生的每一天,都要有正面的神聖感。

兩年前,林神父返回越南,原希望能在年輕時所待過的教堂布道,沒想到教堂依舊在,但越南政府卻拒絕他的請求。「教堂是窮人的心靈港口」,林神父希望在他人生中神職的最後一站的台灣土地上,能讓同樣是長者或是社會邊緣的新住民有正面能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