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討論哪種鳥兒會是人類忠實的好朋友,大家可能會舉出雞、鴨或者鵝之類的家禽,但是對於中國廣西省桂林一帶的漁夫來說,名為鸕鶿的鳥可能是他們心目中最忠實的鳥朋友了。圖/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非報系
如果要討論哪種鳥兒會是人類忠實的好朋友,大家可能會舉出雞、鴨或者鵝之類的家禽,但是對於中國廣西省桂林一帶的漁夫來說,名為鸕鶿的鳥可能是他們心目中最忠實的鳥朋友了。
被稱為「摸魚公」或「魚鷹」的鸕鶿,是名副其實的捕魚高手。漁夫運用牠們善於捕魚的天性與特色,訓練牠們協助在江中捕魚,人鳥共享所捕捉的成果,可謂是相互扶持、相互依靠的好友。
這種捕魚高手,喜歡廣闊的水域環境,因為這樣的環境才得以讓牠們發揮所長,潛入水中捕魚。所以,如果要找尋鸕鶿的蹤跡,就必須在冬天的時候到河口、大型魚塭、水庫等擁有開闊水域的地方才行。
流線型的身體是鸕鶿的特色,搭配細長的脖子、長且前端倒鉤的嘴巴,以及有蹼的腳趾,都是牠們順利捉魚的利器。台灣常見的鸕鶿是冬候鳥,體色為黑色或深灰藍色,喉嚨的部位為灰白色。身長可達七十到八十公分,雙翅展開可達一百三十公分以上,算是大型的鳥兒。
鸕鶿可以說是群聚性的鳥種,喜歡在白天一同出發到覓食點去覓食,傍晚前再回到休息的地點。因此,在金門甚至可以看到數千隻鸕鶿同時出發去覓食,或者同時返回休息點的盛大畫面。特別是一隊一隊的鸕鶿,一隻接著一隻,以人字型或一字型排列整齊的飛翔畫面,對許多人來說,是非常難忘的景象。
台灣本島有幾個溼地可以欣賞到鸕鶿,比如擁有廣大水域面積的鰲鼓溼地,就是一個相當好的觀察點。但是,近日卻傳出有人在水池中下毒,導致許多魚兒慘遭毒害,也間接影響了鸕鶿的生存,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恐怕我們又將失去牠們。
陳叔叔要呼籲大家尊重生命,不要做出傷害萬物的事情,否則,我們的後代子孫可能再也看不到讓人讚嘆的美麗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