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七○年代,黃歌川自公職退休之後,接受佛法薰陶,傾注於禪學研究,為追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他走進「為弘揚宗教藝術而藝術」的嶄新創作階段,致力以畫弘法,尤其以禪宗達摩法像為畫題,透過創造卡通化、趣味化與幽默化的達摩造型,讓更多世人認識達摩祖師,進而親近生活化禪學。
晚年的黃歌川曾說:「過去我是個美化人生的畫家,繪畫為我帶來快樂,也帶來高漲的知名度,但我現在已過了純粹為美化人生而藝術的階段,希望自己的畫能給予人們靈性上的啟發。」於是,他選擇禪的創始者—達摩入畫,他認為,達摩如同禪的商標,尤其他度眾生離苦入樂,以達明心見性的禪理,應該要推廣到社會中,改善社會風氣。
「為表現達摩的神情、神態,他還特別發明畫筆,並自行改良顏料。」中華藝術經紀國際交流協會理事長李立民表示,黃歌川藉由自創的作畫工具,使顏色能層層染色,所以他筆下的達摩,總是眉眼犀利睿智,線條瀟灑,動作如行草又如舞蹈,在蒼勁筆觸中還帶著些許諧趣,寥寥幾筆,就見真功夫。
李立民表示,黃歌川的禪畫作品深具宗教意涵,不僅超越純藝術欣賞的價值,其達摩系列還出現在月曆、封面、畫卡、版畫、插畫、陶畫及蠟染畫上,甚至還是家電產品的廣告主角,徹底將禪藝術融入人們的生活,也為藝術與宗教思想作了完美的結合。
除了創作達摩像外,黃歌川尤愛畫荷蓮。財團法人劉其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蔡振祿表示,他曾為黃歌川舉辦多場個展,對其自創的「幻象派構圖」荷蓮作品尤為推崇。蔡振祿說,黃歌川創作的荷蓮畫結合現代水墨的渲染技法,並運用多媒材工具與材料,創作出三度空間與幻象派抽象的荷蓮作品,靈動的筆觸與線條配合,畫筆飛躍,有如行雲流水般,形成新象,讓人們產生奇特視覺效果。
受到國外多媒材創作風潮的影響,黃歌川創作蓮荷、向日葵、風景、文物等題材,多運用西洋畫具,且選擇非紙亦非布的特殊材料當畫布,翻新改造,創造獨特的另類畫風,而這些精湛的技法與藝術表現,民眾亦可在「禪心—黃歌川達摩作品紀念展」中,窺得精采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