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會 穿越歷史 尋訪文化力量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2.04.15
965觀看次
字級

博鰲亞洲論壇二○一二年會「釋放文化的潛力—傳承與創新」分論壇於四月三日舉行。鳳凰衛視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大陸知名導演馮小剛、作家劉恒、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于丹、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張和平等兩岸文化名人匯聚一堂,在主持人梁冬的幽默帶領下,侃侃而談心目中最嚮往的歷史朝代,從中呼應中國文化傳承與創新問題,本版節錄座談會精釆對話。

劉恒:
強化創作征服觀眾
原名劉冠軍的作家劉恒,不僅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作家協會主席,還是知名的導演、編劇。台灣觀眾熟知他的電影劇本如《秋菊打官司》,劉恒曾說:「寫劇本比小說要求更苛刻,小說比較隨意,有時候自己就可以做決定,一般一個小說作家成名後,出版社或文學刊物的編輯不會太刁難你,不會提太多修改意見。可電影劇本不行,它得符合許多專業化的拍攝要求。」
由於他和西漢漢文帝同名,所以他願意回到漢文帝所處的時代,「那是很好的時代,所以我要回去就回到和我同名的人所統治的時代。」
他說在專制統治之下,皇帝對於資源有絕對占有地位,「他會因為我和他同名而殺掉我,那是在一個封建的時代。但是劉恒畢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皇帝,在他那個時代很突出的一個政績就是稅負非常低,它是百分之三點三的稅,很低。」劉恒說,它反映一個時代的特徵,但是也有可能是漢文帝本人的一個選取,就是「他對自己的一個自我克制。因為自我克制,整個貴族階級的消費受到抑制,無需那麼多的稅收。但是說到自我克制的時候,自我克制並不是說掌握權力的人才要自我克制,而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自我克制的能力如何。」
當問及中國文化的創新,他坦率表示,「要從根上說,我們的創造力還是有問題,我們的創造力是否能夠征服人家。」他認為,搞創作的人猶如發射導彈,作品發射出去是為了擊中目標,因此,要準確擊中目標,要征服觀眾,讓觀眾接受你的觀點。但是,「現在的問題就是人家的導彈防御系統太發達,而我們的導彈發射系統太落後了。」創造能力、精神力量不夠強大,才是最大的問題。

于丹:
遙想大唐實現夢想
二○○六年在《百家講壇》講述《論語》一炮而紅的于丹是大陸新生代學者代表。此次參與博鰲論壇文化討論,于丹認為論壇是否有具體的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在論壇上呈現多元觀點,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當主持人梁冬幽默的以「想穿越哪個朝代」來詢問于丹時,于丹說:「我想超越起碼超過五個以上的時代。但要說唯一,那麼我只能選取大唐。」因為國家的強盛和個人的意氣風發,兩條曲線很難重疊,唯有大唐能做到,「先秦時代思想蓬勃,卻是亂世,大漢是盛世,但文人缺乏獨立價值,魏晉時代政治又太痛苦,國家的強盛和個人的意氣風發只有一個吻合點,就是到了大唐。」在于丹看來,唐朝是中國人可以夢想啟迪的時代。
她認為,中國人是一個不善於做夢的民族,而大唐把夢做得理直氣壯,從家國的功勛到詩人的浪漫,甚至很奢侈的夢想還能夠受到鼓勵。「大唐擁有的是才氣」,而且不是刻琢出來的,「那時候的生命是一種井噴,人的氣象真的是呼之欲出。」她說,包括那個時代的審美,無論是石窟造像,還是畫卷詩作,一切都是蓬勃和飽滿的。「為什麼我願意夢回大唐?我想向大唐借一點夢想與氣勢,而且我想向大唐借一點詩意在今天做一個綿延。」于丹說。
談及中國文化未來趨勢,于丹說:「我不認為是中國的強勢文化,說非要改變西方才叫我們的文化,我是覺得文化和文化之間會形成一種化合反應,而不是一個簡單物理力量的彼此制衡。」

馮小剛:
堅持本色穿越未來
作品風格以北方京味兒喜劇著稱的馮小剛在論壇上是「省話一哥」,對於「穿越歷史」他幽默的說,沒什麼想法,因為「廣電總局說禁止穿越。我還是覺得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到未來去。回去的話,空調也沒有,很熱。他們幾位說得都非常好,我非常同意(劉)長樂說的,我覺得那個時期是諸子百家,思想解放,思想的爭鳴。」
因為,思想的爭鳴對「現實的關照是特別重要的。我們現在的思想不夠活躍,應該讓我們現在的思想能夠再開啟一點,起碼對我們的創作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問他最欣賞諸子百家中的哪一位,馮小剛表示,孔孟之道不是他的「菜」,他不喜歡很多教導做人的道理。「我覺得像老子這種比較逍遙的態度,我覺得很好。」
對於未來文化發展,馮小剛以電影為例,他直言在全世界的電影市場觀眾裡,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漢語仍是少數民族的語言,看漢語的字幕,翻譯,對於非漢語觀眾都是困難的。「所以我們有一個先天的弱勢,要改變這點還挺困難的。」
「我們要冷靜的去想一想,西方世界真的有那麼願意去了解中國文化嗎?有的時候我們自己誇大了國外的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我認為是非常誇大的,沒有那麼認同。」他認為至今外國人對於中國文化仍只是停留在只是「有趣」的階段,談不上深度的了解。
如何克服語文障礙、國際市場,他說:「其實你的電影在你的國家產生很大影響的時候,你不用去削足適履的時候,這個電影反而有可能被其他的民族接受認同。」因此他堅持電影翻譯要按原著語言來翻譯。

張和平:
期待後輩超越老舍
當其他人想穿越戰國、唐朝、西漢,現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張和平說:「我想穿越不是為了歷史,而是為了當今,通過今天的穿越,我想把它作用到那個舞台上,因為那才是我們真正發揮財力和才智的地方。」
張和平說,他頂多想穿越一百零五年,等於是穿越至清朝末年,那時中國正處於一個巨大變革的時期,由封建社會轉入到現代的關鍵時刻,社會求新、求變,思想空前活躍,在這樣的背景下,也才有李叔同和王鐘聲在日本和上海創立春柳社和春陽社。「從那時候開始才有了中國的話劇。四十五年之後那就是在一九五二年,建國之後,在北京成立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到今天是二○一二年,整整是六十年,如果穿越的話就是從話劇誕生到現在是穿越了一百零五年。」張和平說。
他認為這一百零五年當中,前輩留下很多經典的劇目,「很自豪的是在我們首都劇場,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還在演出我們前人們所創作出來的劇目,我們的曹禺老院長的《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五個戲和老舍先生的《茶館》、《駱駝祥子》」
「總說後浪推前浪,坦率的說,在現在的創作當中,沒有超越《雷雨》的,也沒有超越《茶館》的,這給我們留下了很大的空間,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深深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創作究竟應該怎麼做?」張和平說,「這是一個很嚴峻的也是我們必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

劉長樂:
百家爭鳴突破限制
現任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的劉長樂面對「歷史穿越」話題,他表示,自己最想穿越回春秋戰國時代。因為那個時代最讓他眷戀和欣賞的就是思想。
「那時候開放的思想、開明的思想,那時候誕生像儒家、孔家、孟家,那時候也誕生了韓非子的法家和墨子的墨家等等。這樣的一個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是最輝煌的一頁。」
與此同時,古希臘和古印度,還有古猶太人和古中國,都是思想高度的活躍,像是亞里士多德、帕拉圖、印度釋迦牟尼都是那個時代誕生的,「我覺得在這樣一個時代裡,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用理智的方法,就是用非常清醒的一種文明的方式突破了初始文化的束縛。在百家爭鳴的思想中間才帶來了以後各種各樣科技、文化、哲學等等方面的輝煌,這恰恰是現在這個時代需要加強的。」劉長樂說。
對於文化走向世界,劉長樂不諱言他持悲觀態度,「說老實話。因為西方的文化,特別是美國的文化在這麼多年來稱雄稱霸,對世界的市場份額已經配置完了。」
他以德國哲學家弗蘭格為例,「他寫了一個關於中國歷史的解讀,其中他非常清晰的說出了從十二世紀以後朱熹的國家權力本身,對於個性化的泯滅,帶來的是十七世紀以後中國在思想方面出現僵化,對我們來說也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非常重要的警示。」他說雖無法完全贊同這些觀點,但現今思想需要開放的空間和需求,並非從這個時代開始的,而是十七世紀,或再往前追溯到十二世紀以後,中國就出現了這種僵化的趨勢。所以有必要讓我們回顧一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奔放、思想的開放、開明。

博鰲論壇小百科
˙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的國際組織,目前已成為亞洲及其他大洲有關國家政府、工商界和學術界領袖的對話平台,討論亞洲和世界經濟與社會發展,包括金融、貿易、投資及環境等重要問題。
˙由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於一九九八年發起,二○○一年二月二十七日共有二十六個國家參與於大陸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召開的成立大會,從此博鰲鎮成為論壇總部的永久所在地。
˙博鰲亞洲論壇今年年會主題為「變革世界中的亞洲:邁向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