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專欄中開始談到「低強度雷射」在過敏、氣喘及美容方面的用途。其實,低強度雷射真正被廣泛用於醫療是在一九七九年之後,距今不過二十多年。
一開始醫學界先是發現這種雷射具有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神經修復與減輕疼痛等效果,當時的照射方式大多經由皮膚將能量導入體內。完整的皮膚可將雷射光探頭與皮膚接觸,而潰瘍有傷口的皮膚,則會相隔約一公分。
以色列特拉維夫醫學中心的醫師以氦氖雷射照射受傷神經,發現以此方式照射受傷神經系統及對皮膚傷口的癒合皆有效果,相對於未受照射的組織,有明顯差別。
醫學界接著發現藉由不同方式的運用,可將這種雷射光的能量導入全身產生治療效果,最著名的是將雷射光經由光纖的導引,如同靜脈注射般直接照射靜脈中的血液。血液經過照射,其中的血球與抗體會吸收雷射光能量而改變活性。
根據研究,紅血球的變形能力在照射後明顯增強,組織的微循環與氧含量也會增加;而免疫球蛋白與淋巴細胞的活性也跟著提高。
美國研究發現,細胞受到低強度雷射照射後,細胞膜對於鈣離子的通透性增加。鈣離子擔任細胞內眾多生理活動的媒介,是細胞合成許多物質不可或缺的元素。一但細胞對於鈣離子的通透性改變,許多生理機能也將改變。
靜脈照射低強度雷射治療,已被證實在各個領域具有某種程度效果。包括胃和十二指腸潰瘍、關節炎肌炎、婦科、頭痛偏頭痛、痔瘡、單純←疹、免疫調節、眩暈耳鳴聽力障礙、喉炎、皮膚苔癬、下背痛、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黏膜炎、肌肉再生及神經傳導等。
二○○五年媒體報導,澳洲板球明星沃恩在英國倫敦的先進美髮室,以雷射治療掉髮。他們用一種含有低強度雷射的金屬裝置刺激頭皮,使頭皮吸收抹在頭髮上的化學藥劑,每周治療一次,據說效果頗佳。
二○○六年五月美國西雅圖大學有位教授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一名大學生因生活日夜顛倒,導致自體免疫系統紊亂引發猛暴性肝炎。
這名學生在病房接受模擬晨光與夕陽光的照射後,原本高達三千二百多的肝功能指數,一個月後恢復到接近四十的正常值。
以上所述皆為光線,尤其是低強度雷射光帶給人類的貢獻。二十一世紀的醫學已從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醫學,進化到以證據為基礎的實證醫學,少數人的成功經驗不必然表示這種治療可廣泛運用於所有人。(本文作者為景升聯合診所院長、耳鼻喉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