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蝶季是每年的五~九月。其中,五~七月分以欣賞大屯山大群的青斑蝶類為主:六~九月漫步另一段二子坪「蝴蝶花廊」,所能看到的種類更多。
「為什麼每年從五月份起,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青斑蝶類會那麼多?」這是許多專家和業餘愛蝶者一向所困惑的。為了揭開這個謎底,研究人員擬了幾個問題,並藉著標識再捕法追這些問題,發現了許多驚人的大自然祕密。
經多次採樣後得知,出現此區之青斑蝶類共有六種,即青斑蝶、小青斑蝶、琉球青斑蝶、小紋青斑蝶、姬小紋青斑蝶及淡小紋青斑蝶;有趣的是,青斑蝶和小青斑蝶合計竟然占了九成八,前者為七成,後者為二成八,證實此區優勢種是青斑蝶和小青斑蝶。
青斑蝶數以萬計
接下來是令研究人員費神的問題是:究竟每年有多少隻青斑蝶出現在澤蘭花間?由統計數字顯示,以青斑蝶來說,最多的時候在六月中下旬,約有十四萬隻,就算是最保守的估計,也有九萬多隻,足見此蝶族群甚大!
小青斑蝶的族群雖沒有青斑蝶那麼大,但發生的高峰期也在二~七萬隻之間,這也難怪許多朋友每年在這段期間和我一起上山賞蝶時,總會驚呼:這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那麼多蝴蝶!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蝴蝶一旦在澤蘭上吸蜜,靠近後用手輕撫牠們的身體,牠們依然不為所動,即使飛了起來,又會立刻在鄰近的花上吸起蜜來,所以有些小朋友戲稱牠們為「笨」蝴蝶!
澤蘭斑蝶難分離
此外,研究人員也好奇:何以每年澤蘭開花的時候,這些蝴蝶就會出現呢?
其實,在每年五月初,青斑蝶還不多的時候,也就是澤蘭含苞的時候,這些蝴蝶會找比澤蘭早開花的南國薊及白鳳菜之類吸食;但澤蘭一開始開花,青斑蝶類便群集到花上吸食。
根據台大博士班研究生魏映雪連續三年的記錄,青斑蝶類的發生量和澤蘭花開、盛開、花謝幾乎同時出現,換句話說,兩者間幾乎有共同演化的現象;也就是說青斑蝶類對澤蘭而言是最重要的花媒,而澤蘭也提供青斑蝶類足夠的食物。
青斑蝶蹤隔重洋
據此,研究人員判斷,這些青斑蝶在澤蘭花謝之後會分散到附近山區,甚至台北附近的平地。二○○○年,另一位研究生李信德進行標放時,卻發現青斑蝶竟然遠飛至日本的鹿兒島被捕獲,這是台灣第一隻採放的蝴蝶飛渡重洋的記錄,引起台日蝶界的震撼。之後,陸陸續續還有台日間標放的個體分別抵達台日各地,證實台日雙方的青斑蝶有遷飛及遺傳交流的現象。
此外,在陽明山賞蝶期間出現在「青斑蝶道」的蝴蝶,還有圓翅紫斑點、端紫斑蝶、斯氏紫斑蝶、黑脈樺斑蝶、黑端豹斑蝶及多種鳳蝶、蝶及小灰蝶等。
漫步二子坪步道
不過,如要欣賞更多其他種類的蝴蝶,夏天正是最好的季節,只要漫步二子坪步道,穿過二子坪,走進柑桔園區,會發現彩蝶穿梭冇骨消等野花之間,令人流連!
而這一帶的觀賞性昆蟲,像許多蟬、鍬形蟲、紡織娘……,都在這段期間出現,一趟「蝴蝶花廊」之旅,也會是一趟豐富的「森林浴」之旅,希望本篇獻曝之文能引起共鳴,也盼望大家對生活在我們周遭的這些小舞姬能多付出些許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