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二十世紀初,敦煌史料出土,唐詩的篇幅與數量也隨之大幅增加,而且其中不乏情韻綿渺、愁思婉轉的情詩。例如詩卷中的〈晚秋〉七首,即以詩人在寫作中呼喊妻子的聲聲血淚,為當代讀者開啟一段千年前的傷心扉頁。
儘管我們無從得知詩人的妻子是否曾經讀到這些相思的詩篇,然而這一段心事,卻像孤石般堅立於塞外,經歷十二個世紀的狂沙風雨,卻依然發出濃烈的渴望。儘管唱情歌的男女主人,早已化作灰燼。
這組詩的作者是被羈留在番營裡,寒來暑往,已近一年的戰囚:「縲紲戎庭恨有餘,不知君意復何如。一介恥無蘇子節,數回羞寄李陵書。」被囚禁的期間,心裡時有餘恨,不知道妻子將如何看待自己。堂堂漢子,若無蘇武不屈的節操,多麼可恥!幾次想寄回家書,卻害怕妻子把自己看成是投降的李陵。
「春來漸覺沒心情,愁見豺狼夜叫聲。君但遠聽腸應斷,況僕羈縲在此城。」鄉園阻隔在萬重山外,即使春天將近,有何心情迎春?在愁恨中聽夜晚豺狼可怖地咆哮,刺人心耳!
此後詩情陡轉激切:「日月千回數,君名萬遍呼。睡時應入夢,知我斷腸無。」日升月落,詩人在內心呼喊妻子的名字千萬遍。親愛的人,應該有所感應!深夜如果情人入夢來,就會知道作者已肝腸寸斷。
「白日歡情少,黃昏愁轉多。不知君意裡,還解憶人麼?」白天自無歡意,到了黃昏,愁情轉趨熾烈。只不知對方心裡是否也一直惦念著自己?
這位被囚禁的詩人,另有〈閨情〉二首,則是他揣摩妻子無依無靠的心情與生活:
「千迴萬轉夢難成,萬遍千回夢裡驚。總為相思悲不寐,縱然愁寐忽天明。」夜夜輾轉反側,千迴萬轉,不是難以入夢,就是夢被驚醒。總為相思睡不成,如此耿耿不寐,千百回看著星月起落,苦候五更天明。
他不僅沒有福分享有夜的美麗,更是個乞憐曙色早早降臨的可憐人:「百度看星月,千迴望五更。自知無夜分,乞願早天明。」
敦煌卷帙中,曾有如此幽怨萬分的情詩,字字血淚地訴說身在番軍陣營中被拘繫的苦況。足使我們對於唐代的邊塞詩,有更深刻的體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