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春假期間,一部充滿歡笑與感動的電影《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藉蔬食展現編導的巧思,電影故事簡單、劇情流暢,是部令人舒服的電影。
《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故事跨界呈現。影片監製徐立功表示,十六年前李安執導的《飲食男女》獲得空前成功,在美國以藝術院線上映模式創下七百二十九萬美元(約新台幣兩億一千萬元)票房,被美國《綜藝報》評選為一九九四年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影片第五名。
徐立功表示,獲得如此成績,當然想趁勝追擊,但李安太忙碌,女主角歸亞蕾赴大陸發展,戲約不斷,加上男主角郎雄辭世,使此構想難以完成,但徐立功從未放棄,一直想找個有新意的故事。
果雕視覺饗宴 登大銀幕
幾年前徐立功因緣際會認識作家蘇小歡,對方向他宣導蔬食、環保的飲食概念,讓徐立功靈感乍現:蔬食是國際飲食趨勢,豐富的色彩適合呈現在大銀幕上,可以當作《飲食男女》第二集的核心體裁。
徐立功開始研究電影的文化性,想要激出新的火花,讓電影有蔬食味道,尤其看了令人食指大動的「果雕文化」,滿足觀眾的視覺享受,也將中華文化推向國際。
相隔十六年再拍《飲食男女》,徐立功感慨環境不同、條件不同,市場也不同,「以前靠國際影展行銷世界,現在除了配合影展活動,還增加了大陸市場」。他表示,要擴大電影市場,必須與大陸一起努力。
善用兩岸資源 贊助撐腰
徐立功表示,《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結合了兩岸資源,電影重頭戲蔬食拍攝,是在新北市汐止區山上、由歷史建物修建成的「食養山房」餐廳,將實際的蔬食製作手法拍成電影,搭配中國大陸浙江杭州西溪溼地的外景,用電影剪接的手法,呈現美不勝收的景緻。
談到西溪溼地外景,徐立功指出,電影中有家養生會館,館內的露天spa台、餐廳、沙發休息區、辦公室,都不是真正的建築,而是由輕巧材質搭建而成的。在湖上搭平台如同不可能的任務,湖面上的平台下方是浮桶、上方是木頭,拍攝完後要一一拆除,由於在湖上,工程相當困難。連同會館搭建,三十人花了五十天、耗資七十萬人民幣(約新台幣三百二十八萬元)才完成,呈現湖天一線的夢幻場景。
對拍電影而言,贊助十分重要,徐立功表示,養生會館內全採用大自然的白、綠、棕色,除了擺放杭州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所有家具都是贊助而來。他說,養生會館未來真的要營業,希望未來經營的老闆留用這些搭建的景緻,作為景點。
徐立功感謝長榮航空的贊助,和大陸投資人的支持。他表示,拍片計畫一度因投資者干涉而停止,大陸一家企業的韓小姐因是他的粉絲,立即伸出援手,以四千萬元資金圓了他拍片的夢想。
曹導報恩接拍 促成佳話
《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故事描述爸爸和兩個女兒,分別代表六十、三十、二十歲三個不同世代的愛情觀:一輩子守候、獨力自主新女性,及講求速食愛情的Y世代。
找上曹瑞原執導,也有一段淵源;徐立功很讚賞曹瑞原的才華,早在一九九七年他寫了八點檔「四千金」的劇本,就想請曹瑞原執導,但未能如願。《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劇本一出爐,徐立功拿給曹瑞原看,沒想到對方一口答應導演。曹瑞原說:「我當年沒能接拍『四千金』,一直很內疚,這次抱著報恩的態度拍片。」兩人一拍即合,促成這段合作佳話。
電影工業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環,跨台灣兩個電影世代的徐立功表示,文化也是財富,現在有政府支持和企業贊助,讓文化工作的辛苦有了代價,帶給社會貢獻,留給人們美好記憶。
徐立功小檔案
生於一九四三年,是台灣影壇資深製片人,也是將台灣電影推向國際的重要推手,監製的作品獲獎無數,二○一○年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徐立功是「電影資料館」前身「電影圖書館」首任館長,為影迷開疆闢土之餘,創辦了「金馬國際影展」,拓寬台灣的觀影視野。
一九九○年,他進入中影公司服務,支持張艾嘉、柯一正、萬仁等導演,提拔了李安、蔡明亮、林正盛、陳玉勳、陳國富等人,讓台灣電影在國際影展屢創佳績。
一九九四年《飲食男女》在美國創下約新台幣兩億一千萬元的高票房,傳奇持續,二○○一年,李安執導、徐立功監製的《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為華語影壇創下新猷。徐立功是許多傑出影人的「伯樂」,對電影創作孜孜不倦,在不同時代、不同位置,都對電影有舉足輕重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