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了張地鐵圖,先是覷著它,然後抬起頭又四處東張西望。這時,我正身陷巴黎地鐵站內,在一號線的香榭麗舍站下車,努力地在找藍色法文字Sortie(出口)。人來人往的地鐵內,我看到在月台對面候車的兩張與我有著同樣黃膚色的臉孔,專注地在研究她們手中的地鐵圖。
在羅浮宮大飽眼福之後,剛剛才從羅浮站搭地鐵過來,兩站都在同一條地鐵線,所以不必換路線。在羅浮宮逛累了,打算傍晚時分來到香榭麗舍大道,挑間浪漫的咖啡館喝杯咖啡。這裡是巴黎中的巴黎,沒在塞納河左岸露天咖啡座至少品嘗一杯咖啡香,等於沒來過花都。本以為慕名去拉丁區的雙像和花神咖啡館的遊客太多,打消退堂鼓後來到香榭麗舍,咖啡館到處也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於是我又來到地鐵內。根據我手中的地鐵圖,我從凱旋門沿著香榭麗舍大道往協和廣場方向走,然後在協和廣場站入地鐵搭八號線,第二站便到了歌劇院。若干年後,我終於寫了一首詩〈巴黎歌劇院旁咖啡館一隅〉,抒寫我此時這一口咖啡的溫度。
但是這一杯咖啡卻是來自桌上攤開的一張地鐵圖。如果沒有這張圖讓我按圖索驥,對我這位初來乍到的觀光客,等於沒有眼睛一樣,只能瞎子摸象,寸步難行。巴黎地鐵路線綿密,地鐵圖上十三條路線密密麻麻交織在一起,這還不包括另外的RER路線;多年後我查到的《維基百科》上說,它有三百八十四個站廳、六十二處交匯站。地鐵是認識也是尋訪一個城市最佳的交通工具,它儼然就是交通大動脈,利用它通行,便可四通八達到任何重要的地點和角落。我的旅行,通常也是從這張地鐵圖開始的。
那回從巴黎帶回來的地鐵圖放在抽屜,直到泛黃。泛黃的日子裡,我卻在自己居住的台北市開始搭乘捷運,先是木柵線,接著是淡水線、中和線、板南線……終於有了自家另一張新的「地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