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暮秋清晨,走在圳邊,看著對岸的養息已久的梅樹已透出許多芽苞,想著天氣雖然還時常炎熱,季節卻真的轉換了,卻也同時不禁閉起眼,長吁一口氣……
梅樹,對我一直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母親愛梅,名字中也有個「梅」,而全家更是喜愛食用各樣的梅子製品。當然,家人一起採梅、醃製梅、熬梅精更是一番生活樂趣。
有一次,和母親走在山上,看見許多梅樹已滿頭白,說了聲:「媽,梅花開了。」
「妹,梅樹很美,每一棵的枝幹都有一種獨特的姿態,可以想像,也像畫。她每年重複著自然規律:枝條像是枯乾似的沒半片葉子、發出芽苞、開得一樹潔白清香、滿樹的青色果子和綠葉,接著梅子紅了、黃了,葉子慢慢都落了……,過程像人的心情和生命……」
母親少如此感性說著自己對人生的想法,那時不自覺的靜默了,只是跟在側邊走,偷偷望著母親。
當時的她,又輕抿著嘴唇,這通常表示她正在思索或忙碌地在勞動。我不知道當時的她在想著些什麼?只是當下一股衝動想摟摟她,但終究因為不習慣這種親密的舉動,遂作罷,心裡卻想著,晚上幫母親按摩按摩老是緊繃的肩頭和頭皮,這是我們能接受又不感到彆扭的親近。
現在,她常常叫我不要老是抿著嘴巴,因為我也有了這個習慣。但她不知道,因為跟她有了共同的抿嘴巴習慣後,我逐漸知道什麼是生活壓力,什麼是情感,什麼是女兒慢慢懂得母親而也成為母親。
梅花在台灣人心中,應該都代表著一種特別涵義,不管是本身愛梅,還是古今書冊影響或教育養成。
但是在我心中,她是母親的樣子。
暮冬初春了,離開與母親一起漫步的山林落腳異鄉已經二年,少次的見面總是匆匆,自問,因牽絆多侷促一隅的自己,哪時能再伴母親一起走在滿是梅花香的山林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