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瞻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教育貢獻獎得獎人)
政府遷台初期,兩岸尚在戰爭狀態,宣布戒嚴,政府為了國家安全,乃於一九五一年六月十日,實行「報禁」,即限制發行新報,對新聞、言論亦有相當限制。
當時最重要的兩家報紙,是國民黨的《中央日報》與台灣省政府的《台灣新生報》。兩報雖屬公營,但前者係由馬星野先生主持,後者則由謝然之先生主持,雖然公營報紙有某些限制,但報紙內容非常豐富,注重文教科學、政治經濟、國際新聞、工商發展、學術周刊與政治漫畫等;沒有色情、犯罪的黃色新聞,因為品質良好,頗受社會尊重。
由於社會逐漸穩定,政府實行民主政治,普及教育,經濟繁榮,交通發達,科學進步,民營報紙隨之興起。
《中國時報》由余紀忠先生創刊;《聯合報》由王惕吾先生創辦,兩報以迅速的新聞報導,公正的社論,與迎合社會大眾的社會新聞參與競爭,報紙銷數與廣告收入,逐漸超出公營報紙,成為台灣報業的主流。
開放「報禁」的影響
「報禁」影響新聞自由,損害國家聲譽,解除「報禁」。經國先生經過審慎研究,一九八八年開放報禁後,報業立即展開激烈的競爭,紛紛創辦新報,第一年自三十一家增至一百二十三家,至一九九三年竟增至三百六十二家。但台灣市場太小,廣告有限,無法容納這許多報紙。為了生存,提高銷數,不僅競刊黃色新聞,有的甚至以贈送黃金、汽車等,展開自殺性的競爭,結果就是競爭合併,與大量報紙停刊。
至二○○四年,報紙僅餘七十家,而經常發行者僅有二十二家。
至二○○六年,報紙停刊計有《自立早報》、《自立晚報》、《台灣新生報》、《中時晚報》、《中央日報》、《台北中華日報》、《民生報》、《台灣日報》與《大成報》共九家,約佔百分之四十點九一,僅餘十三家。
二○○三年由港資黎智英在台北創辦《蘋果日報》,以特大字號的標題,濃烈的彩色印刷,數十大張的篇幅,其內容充滿色情、犯罪與災禍新聞,可以說是標準的黃色新聞。同時他還運用靈活的經營手法,在報紙售價方面,最初每份僅售五元,當時《中時》與《聯合》均售十五元,被迫降至十元。《蘋果》業務興盛後,報價又自五元漲至十元,現已漲至十五元。廣告業務亦同,最初非常低廉,俟報紙銷數上升後,廣告價格亦不斷提高。目前《蘋果日報》每天發行三十二至四十大張,廣告約佔百分之七十,發行銷數約五十萬份,已成台灣第一大報。
目前世界上任何國家,報業的實際表現都難令人滿意;尤其色情、暴力的新聞報導,對社會風氣、教育文化與社會犯罪,都有明顯而深遠的影響。(系列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