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頭有張護貝的「文殊菩薩」像,日夜伴我,晨禪修晚讀經。那菩薩歛目,靜如空山,手持經函。他安座於一片深藍,指間灑落純白之花,每每注視,那花之芳香彷彿飄散開來。
菩薩的面目端嚴寂美,是持守淨戒而來,自我克制欲望,勇敢的布施歡喜與慈悲在人間。祈請文殊加持,非為貪求智慧,不過是凡心戀慕大智菩薩,他們多生歷經苦難,成就正等正覺。同時,我也曾禮拜觀音,長長的五年光陰,晨起,默誦「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也只為學習那微分的慈與悲。
去年,第一次看見「回眸如來」。
山居的朋友向我解釋:原作是日本永觀堂的「回首彌陀」。為西元一○八二年二月十五日拂曉,永觀律師經行念佛。此時,阿彌陀佛忽然現身前方,與他偕行;且回首對他說:「你走得太慢了!」掛上屋間的是天津的女畫家趙雨生女士,如來立於滿樹粉櫻綻放,回首凝視慢行的芸芸眾生。
細心的朋友,更在二○一一年的歲末,用「回眸如來」製作筆記書,那一刻,我收到的是如來之心,如繁花盛開。
「師父,每天要忙工作忙小孩,實在找不出時間修行。」
「是呀,每天我們都好忙,忙到被這個忙,吃掉整個生活。」我開玩笑的回應。
「但是,如果,我們可以練習,在每一個時刻,回頭看看別人和自己,那麼再忙,我們的心也可以充滿安詳與寬容。」
忙著這裡到那裡。
孩子、伴侶、同事,他們今天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
開著車,聽著電話,看著電視,玩著電腦的你,你可曾真正的看見身邊的人?
「師父,在職場上,我是完全可以自主的,但在感情上就不行了。」
「很好呀,這是你還沒練成的武功,你應該感謝自己這個弱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感情、婚姻的複雜度,也非一個方外人可以理解的。但是,覺性的開展,有助於我們每個人面對生命中不同的課題。問問自己,為什麼對這個對那個產生了憧憬?如果幸福快樂是建立在愛情或婚姻上,那麼,人為什麼會殘忍去傷害,甚至去殺了自己愛的人?如果王子與公主想要過著幸福的日子,那麼你要學習的是什麼?
當我們怨嘆人心的多變,且難以接受快樂的易逝,也許,這尊「回眸如來」會告訴我們,如果追不到前方的風景,何妨回頭,等一等,也許,後面有你從未看到的繽紛世界。
向前的人生只是一半,當我們學習如來的回眸,那麼整部的人生才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