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北小泰陽 不只當老師還是家人

李祖翔 |2012.03.17
1933觀看次
字級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這個暑假,你想做快樂的事,或者有意義的事?」獲得青輔會補助國際事務參與及僑校服務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團隊「國北小泰陽」,連續三年利用暑假組團到泰北光復中學服務,第一年提供華語文及數學教學,第二年發現當地的需求,新增家庭與學習輔導制度,第三年為教師建立數學題庫,團長何佳育說:「在泰北我們感受到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親如家人,當我們愈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愈讓未來要走教職路的我們,多一份態度上的參考依據。」

服務第二年新增的輔導制度,讓七人團隊充當了一回家訪員,他們發現當地的老師對學生家庭背景並不熟悉,也由於學校實施留級制,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會因留級受到同儕議論而不願上學,漸漸人才因經濟困難與制度問題而流失。

「每班有三十至五十個學生,一到六年級,我們逐班針對經濟弱勢和學習低落的一到兩名學生做家訪。」何佳育說,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三名就學年齡子女的家庭,卻只能讓最聰明的孩子去念書,「我們曾在台灣向扶輪社和學校,以幫忙宣傳拉人捐一袋血,為助學基金捐一百元的方式,募得文具與資金,然後補助那些肯上進的貧困子女,雖然少數人有錢念書,卻過著讀了上學期、下學期就讀不起的生活。」

國北小泰陽第一屆有十四人參與,到這屆只剩七人,四男三女,但許多人是連續參與了好幾年的服務,因為對他們來說,收穫匪淺。

何佳育表示,志願服務的動機是,希望能在自己可行範圍內發揮到極致,「我在泰北看到教學中不同的世界,學生眼中的我不是老師,而是家人;他們得不到的物資和鼓勵,只有我們能給,很有成就感,此外我還學到跟各種同輩、學生相處的方式。」與台灣的教育環境相比,他感觸很深,由於台灣物資豐沛,給孩子獎勵時,曾有學生說:「你以為一枝筆就可以討好我嗎?」不同的是,泰北的孩子欠缺的只有肯定,只要老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孩子就有心向學;透過服務,才找回當老師的成就感,並反思台灣的教育哪一環節出了問題。

團員邱贊全說,過去學習自然科學教育時,沒有意識到太多問題,卻在服務後發現,自己只會用難以取得的器材做實驗,在資源匱乏的地方根本不管用,領導方式也出了問題,回台後學習領導統御的課程,爭取當營隊幹部和當班代,還學會用吸管和水做出千變萬化的實驗,「我還了解到,只要老師多花時間,給孩子額外的基礎輔導,他們就可能對學習感興趣!學習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這一點要讓他們明白。」

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然而物資、師資和教育機會都缺乏的泰北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嗎?團員蘇原奭認為他們很清楚,但正因為清楚自己的存在所以感到迷茫!「學生意識到家裡未來的經濟要靠他們,他們是一整個家庭的希望,然而能選擇的路不多,也明白自己的競爭力太低,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告訴他們學習的意義和更寬廣的路。」

除了收穫多,國際服務的魅力在哪裡,能讓他們欲罷不能?何佳育說,教育真的是百年大業,不可能立竿見影,每一次去服務就會發現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才能激起當老師的熱情。團員陳允芃說,把在台灣學到的好理論用在他們身上,更能體會成功的喜悅,也才知道哪些方法是正確的,好比正向強化,不斷鼓勵、給肯定,真的很好用!蘇原奭說,很多學長姐畢業後當了老師,都還是持續做志願教學的服務,多年來大家堅持在同一定點服務,是希望能深入做好一件有意義的事,每年花一個月付出,等同於用一個月的時間確定自己當老師的決心與熱忱。倦怠時就要靠服務找回當老師的初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