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瘦肉精、禽流感問題頻傳,農作物可能是下個食品安全「未爆彈」?昨天在一場有關基因改造新書發表會中,學者憂心基改作物對人類可能帶來的傷害,呼籲推動「無基改農區運動」,也呼籲政府恢復自產黃豆,以拿回食品安全的自主權。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台大獸醫學院院長周晉澄、清大榮舉退休教授彭明輝、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綠色陣線執行長吳東傑等專家學者,昨天出席《欺騙的種子》新書發表會。
郭華仁說,現在市面上核准進口的基改作物以黃豆及大豆為主,衛生署應加強基改商品標示立法及市場抽驗,更應進行有效邊境管制。他也建議恢復台灣自產黃豆及大豆種植,掌握食品安全的自主性。
彭明輝指出,英國二○○七年研究發現,基改大豆上市後,對大豆過敏的人暴增五成;二○○八年澳洲研究報告,老鼠吃基改玉米,第三、四代出現嚴重生殖障礙,其他國家也發生基改作物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異常、肝腎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黃淑德建議,全國學校的學生營養午餐,應排除採購基改食品。
吳東傑說,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聯盟已在花蓮、苗栗、台南推廣了四百多公頃無基改農場,今年會增加到七百多公頃,將和消費者對話,期盼台灣民眾在糧食上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