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核廢料爭議再起,而台東達仁鄉南田村也被候選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之一,這兩地均是原鄉,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在答覆立委質詢時,強調原民會不接受,也不願意讓核廢料放在原鄉。
核廢料是過去全民利用核電後的副產物,目前還有近十萬桶暫存蘭嶼,一轉眼已存放三十年,台電的蘭嶼核廢料貯存場租約也在去年底到期,近來多數蘭嶼人要驅趕核廢「惡靈」,終止土地繼續租給台電。
土地是原住民生命與文化持續之所在,蘭嶼人溫和淳樸,愛好與自然和平共處,如今被視為惡靈的核廢料長存蘭嶼,此與滅族滅村何異?蘭嶼達悟人已面臨退無可退、進無可進的窘境,才會發出怒吼,政府若是尊重原民的生存權、文化權,必須傾聽他們的聲音。
最近美澳紐牛、本土豬含瘦肉精及禽流感事件,讓國民對政府治理能力打上大問號,這也可讓大家思考,台灣若不要瘦肉精,那蘭嶼也不該要核廢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給蘭嶼人乾淨的家園。
因此,無論台灣是否仍要發展核電,都應將放置蘭嶼的核廢料依約,並考量人道下,先運回台灣擇一適當地點貯存,畢竟這是本島多數人的共業,既是共業就要共同承擔,否則無以面對蘭嶼達悟族人過去為全體國人的犧牲,和未來心理上的煎熬。
我相信不論是那個族群或那一黨的政治人物,也不論是站在什麼立場,在這個氣候變遷、風險日增的年代,惟有用心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重新思考生命與土地的意義,在歷經日本核災及台灣八八風災後,大家都應該好好學習「順天應人」這堂課。
陳永松(宜蘭市/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