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馨文
大稻埕是保留繁華台北最多記憶的地方,一百四十多年前,這裡曾是船舶絡繹不絕、洋行林立的國際貿易窗口,樟腦、茶葉是當年出口最大宗的經濟作物,外銷到中國、東南亞和美國等地,賺取不少外匯。其中,讓北台灣的茶葉成為出口貿易的關鍵人物,就是李春生。
李春生,一八三八年生於福建廈門,父親是撐船的擺渡人,李春生因家貧而失學,稍長之後,跟隨父親信仰基督教,而和教會人士習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二十歲時進入英商洋行擔任買辦的工作,在廈門協助經營洋貨的進出口。可惜,洋行因戰爭而結束營業,老闆將他推薦給同為英國商人的杜德,李春生因而來台赴任寶順洋行的總辦,輔佐杜德經營北台灣的貿易。
杜德對茶葉的產製非常熟稔,他探勘台北後,發現土質和天氣均適合栽種茶樹,於是開始教導民眾種茶的技術,所出產的茶葉的品質竟然比福建的更好。杜德交給李春生負責後,李春生更親力親為到茶園觀察與指導,茶葉品質相當受到肯定,西元一八六九年,寶順洋行以Formosa Tea的名號,外銷到美國紐約,從此奠定北台灣茶葉的國際地位。
李春生對台灣的貢獻與影響,不只是烏龍茶的產製與行銷,後來他還與朋友合力經營煤油產業,也參與城市的建造與發展,對台灣付出諸多心力。
改變李春生一生的是虔誠的信仰,他也是台灣基督教的推廣者,發心捐款、捐地興建教堂,影響基督教在台灣的發展很大,現在來到大稻埕,仍可以看見李春生紀念教堂。
李春生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的典範,他小小的年紀就開始販賣糖果協助家計,更靠著努力自學,擁有流利的中英文語言能力,後來成為當時可與板橋林家匹敵的商業鉅子。一九二四年過世,享壽八十八歲。
李春生融合了中西的思想與文化,是台灣與國際接軌的重要人物,而其對宗教的執著,使他雖富而不見銅臭,值得後人景仰與學習。